對此雍帝也深有體會,嬌妻是要寵著,老妻則包容和照顧自己,又想到晉安王妃,他斷言道“讓六郎娶一個年長些的女娘吧,現下永安都尉的幼妹也有十一了吧”
永安公主是雍帝的嫡長女,永安公主出生早,比太子年長十多歲,她的丈夫是士族殷家。
永安都尉就是永安公主的駙馬,駙馬身居都尉一職,以公主封號稱呼。
之后雍帝又道“若非輩分不合適,永安家的大娘才是最合適的。”
公主女嫁皇子,歷朝歷代都是佳話,更是給邵陵王抬身份。
太子無奈道“阿姊的女兒要喚我和六郎一聲阿舅,倒底不合適。殷家小娘子出身士族,祖父為前齊三公,父為散騎常侍,母為顧氏女,長兄尚公主,也算是高門貴女。”
殷氏的門第比王謝差不少,但也是僑四姓和吳四姓之下數得著的高門了,邵陵王能娶殷氏女,亦是天恩。
其實大雍立國才短短十余年,王謝高門都不愿同皇家聯姻,就連太子妃也非王謝女郎。晉安之妃是身份特殊,剩下的皇子更娶不到王謝女,能得士族女已經很不錯了,大多的皇子還要娶寒門女。
更何況,殷小娘子身份并不低。
雍帝點頭“既如此,便讓中書擬旨用印吧”
“喏。”太子應道。
應下后,太子又問“對孫氏一族的處置”
“大郎,你確定不悔”雍帝目光銳利,“孫氏是你母族,若孫氏成了庶民,你怕是要受人嘲諷,你再細想之前的話,朕可以當作沒聽到。”
太子卻道“阿耶我知您為我的苦心,可若無孫氏,就無今日之禍,他們今日敢插手皇子婚事,他日就敢對內庭公務指手畫腳,日后就敢肖想太子妃之位,甚至是皇后之位。”
“我是有孫氏的血脈,但我更是阿耶的兒子,是大雍的太子。”太子態度強硬,“阿耶,婕妤不僅是孫氏女,更是帝妃,謀害皇妃本就罪該萬死,未讓他們誅三族為婕妤殉葬,已是承了這份血脈之情。”
孫婕妤雖是孫貴嬪一腳踢死的,但孫氏更是罪魁禍首,現下太子對孫氏的厭惡達到了巔峰。
在孫氏心中,孫婕妤還是孫氏女,邵陵王也是他們孫氏庶女所出的庶子,孫氏可以隨意擺布三人。
那他這個太子呢
怕是在孫氏心中,他也是孫氏的外孫,沒有孫氏女就沒有他吧
他是君,孫氏卻沒有身為臣子的自覺。
“沒了孫氏我就不是阿耶的兒子了嗎就不是大雍的太子了嗎”太子認真說道,“我的身份是阿耶給的,同孫氏何干”
看著這樣的太子,雍帝十分欣慰,他最喜歡的就是太子這個兒子像他,比起那些只懂得親近母族的皇子,太子更懂得皇族的關系。
他如今所奉行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皇權,太子是他諸子中最懂他為君之道的孩子。
皇子因何尊因皇室而尊,不是母族,不是外戚,更不是他背后的士族。
“既如此,對孫氏的處置就按你說的辦,讓中書用印吧”雍帝道。
太子道“喏。”
兩人商談完,雍帝就帶著太子出了偏殿,然后就看到袁皇后就在正殿有條不紊地為孫婕妤料理后事。
雍帝瞬間覺得舒心多了,牽起袁皇后的手道“辛苦皇后了”
“本是妾分內之事。”袁皇后輕聲詢問,“婕妤身后事且按慣例,以九嬪之禮為其操辦后事。”大雍嬪妃分等級,婕妤為五職之首,再上為九嬪,九嬪之上為三夫人。
現下三夫人中,只有孫貴嬪一人。
雍帝想了想,嘆道“晉為淑媛吧,九嬪之首,這些年也苦了她了。”九嬪之首已是雍帝后宮第三人了,袁皇后一看就知道這是雍帝對孫婕妤最后來說出真相的補償和愧疚。
“喏。”袁皇后沒意見,就是給孫婕妤三夫人之位,她都沒意見。
之后雍帝就踏入了正殿,他并未再看孫婕妤一眼,只是對著跪在地上的邵陵王道“六郎,你生母逝世,太子為你求了情,這些日子你就不用去國子學了,先為你阿姨盡孝吧。”
邵陵王擦了擦眼淚,聲音嘶啞“多謝阿耶,多謝大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