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人來自宣城郡嗎”沈舒只能這么問道。
這些紙工紛紛搖了搖頭,沈舒有些失望,不過有紙工道“小娘子,某雖沒去過宣城郡,但卻也從未聽過宣城郡產好紙啊。”
所以這個時候還沒有宣紙嗎
沈舒揉了揉眉頭,她真不知道為何穿越的是她,不僅化學知識還給老師了,還是個歷史盲。
“你們有造好的紙嗎拿來我看看。”沈舒對著這些人問道。
造一批紙的時間并不短,有些久的甚至要歷時經年,所以新來的紙工都紛紛搖頭,倒是袁家的老人有了底氣,很快將三四種紙張放到了沈舒面前。
沈舒將這幾種紙都拿在手中對比,第一種一看就十分粗糙,她甚至都沒有見過。
看到沈舒疑惑,袁家的仆從趕緊道“小娘子,這是莊子里用來售賣的麻紙。”
“我平日里并未見過這種紙。”沈舒道。
“這種紙制作粗糙,豈能呈送小娘子和郎君書用”袁家紙工趕緊將沈舒帶到下面兩樣紙張面前道,“莊子里呈送主家的都是皮紙、剡藤紙或是繭紙。”
沈舒放下手中的麻紙,然后看向剩下幾樣紙,確實更為平滑和白亮,是她平日會用的紙,這種紙不用想價格也更加昂貴,造價也更加高昂。
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沈舒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為何都是軟紙”沈舒不懂,她記得宣紙是有硬紙的,可南雍似乎還未有硬紙。
一旁的紙工們都齊齊搖頭“小娘子,紙如何會是硬的歷來紙如帛,若是硬了還如何書畫”
沈舒明白這些人誤會了她的意思,她說的硬紙是說后世書本、作業本的那種紙,以手觸之有清脆之聲、光亮硬密。她是歷史盲,但前世也是參觀過博物館的,還記得里面講解過古時是有這種硬紙的。
可能只是這個時代沒有罷了。
沈舒輕嘆一口氣道“硬紙之事再說,我且問諸位這皮紙是用何物所造可是樹皮還有剡藤紙、繭紙又是用何物所造”
“回小娘子,這皮紙多是用楮皮、桑皮制作,至于這剡藤紙也就是藤紙,其實也是皮紙的一種,用的是藤皮,因這藤紙原產于剡縣,所以又稱剡藤紙。昔年繭紙最為珍貴,為一時翹楚,便是二王都用繭紙書畫,今日倒是藤紙更為出色,士族書畫也多用藤紙。”
沈舒懂了,也就是生產技術更迭了,藤紙已經取代了繭紙。
“那蔡侯紙呢”沈舒好奇地問道,她還是知道古代四大發明的,特別是蔡侯改進造紙術。
紙工一聽沈舒如此說,就知道小娘子是個外行,趕緊道“時下造紙之法與蔡侯紙相似,甚至更佳,某敢說就是蔡侯紙也不會比某現下造的紙好。”
隨后紙工又道“別說是蔡侯紙,就是左伯紙現下也不如藤紙了。”
沈舒果然她的歷史知識又再次沒用了
她也算是明白時下造紙技術的階段了,就是造紙術已經改進,但聞名后世的宣紙還未出現,現下應當算是造紙業的發展時期。
“您如何稱呼”沈舒看著一直和她搭話,而且說起自己手藝時一臉驕傲自信的中年人問道,對于有技術的人她一直很尊敬。
“不敢,小娘子叫某一聲衛伯就好。”衛伯趕緊拱手道。
沈舒從善如流“衛伯,我對造紙術了解不多,但卻有不少需求,不知衛伯能否替我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