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郭俊的話音落下,屋內一片寂靜。
袁充忍不住想到自己第一次見到孫女的時候,他似乎很欣慰孫女的良善。
那個時候他對孫女的評價是什么來著
性執拗但通機變,識時務但守良知。
這些日子相處下來,袁充不是沒有發現孫女太過仁善,只是沈舒一次次的機敏反應總能淡化她的這個缺點。
如今看來,良善太過是孫女最致命的問題。
袁充沉吟道“這也是我請你前來教授之因。”若是一般人,他也用不到請郭俊出山。
“她雖然性弱,但卻是可塑之才。”袁充緩緩道,他對自己孫女還是有信心的。
聽到這話郭俊大笑“袁公為何覺得我定然會收下縣君”
“你若無此意,何必來建康”袁充不客氣地道,
郭俊摩擦著手中的玉笛笑道“如今北伐之戰如火如荼,南雍捷報頻發,難道我就不是來這建康城中靜待時機,以求出仕的嗎”
“你若是想要出仕,我當初引薦你為中書通事舍人之時,你便不會拒絕。”袁充道。
其實郭俊并非沒有出仕過,事實上郭俊做過不少官職,他曾歷任州府和軍府,后來能入臺省之時,袁充有意舉薦他入中書,成為中書通事舍人。
一來袁充有自己的私心,而來也確實是為郭俊考慮。郭俊是寒門子,中書通事舍人絕對是寒人的通天之路。
只可惜郭俊拒絕了。
如今掌機要的陳異,人人都說其機敏決斷,寒門一時之秀,但袁充卻覺得此人遠遠不及郭俊。
“陛下,人主也,卻與仆之道不同。”郭俊毫不客氣地表明自己與雍帝的理念不同。
之后他又道“聽聞陛下膝下有八位皇子,或許仆能從中尋一伯樂也不一定”
說這話的時候他眉目彎彎,將皇子當成可以隨意挑選的貨物。
這份灑脫和自信,非是尋常人能有。
袁充卻知道郭俊這話是在玩笑,他直指核心“陛下之才遠勝諸王多矣,你連陛下都看不上,何況諸王”
和皇子這些養在富貴窩里的嬌花相比,雍帝作為開國之君,才是真正的一時之選。即便是太子,比起雍帝也還是遜色不少。不是太子的心智手腕不夠,而是太子還太年輕缺少歷練。
更何況太子是東宮官和雍帝一手教導出的,所秉承的理念和雍帝并無太大區別。雍帝佞佛,太子也喜佛法,兩人在大的國策上可以說是真正的父子相承。
至于其他諸王,尚不如太子,郭俊就更不可能看上了。
“袁公真乃我知己”郭俊哈哈大笑,他在袁充面前少了些溫潤多了些灑脫,倒是更有名士風流之態了。
“你本就是為阿貞而來。”袁充又道。
這次郭俊不在否認,直接道“我連束脩都收了呢。”
“束脩”袁充一愣,他確實備好了給郭俊的拜師禮,但郭俊連袁家都未進,什么時候收的拜師禮
郭俊指了指面前的青瓷杯,莞爾一笑“清茶兩包,在犢車上我自己向縣君討來的。”
“你啊”袁充隔空點了點郭俊,無奈一笑,這人還是這么隨性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