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他才拿幾十萬港幣,可以說看似風光,可實際上星仔才是最苦逼的那個。
失去灣灣片商的錢,光靠港島電影公司的資金,根本撐不起這么高的成本。
加上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失去灣灣市場的公司老板們,投資拍片越發謹慎。
導致港島電影再難出精品,加上南洋好幾個國家,制定了帶著保護主義色彩的政策。
南洋市場也缺了一大塊。
當年港島明星最大愿望就是有開工,可見當初多繁榮和猖狂,等到沒落時,就有多卑微。
等侏羅紀上映,好萊塢特效技術的優勢,瞬間沖垮了港片本地市場。
最后連本地人都不看港片了。
可進入內地市場后,這群人又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港片會徹底沒落,那是咎由自取。
所以楚向前一點都不在乎,自己引進西片,會不會有人罵自己在資敵。
說到底,什么情懷、責任都是假的,大家都是商人,自然是什么賺錢就賣什么。
其他電影公司能不能活下去,關老子屁事。
反正自己腦子里有的是經典電影,電影公司和院線雙雙賺錢,才是自己的目標。
惹急了老子,干脆游說港府,主動開放西片引進規模。
不過,這想法好像有點自以為是。
很長一段時間里,好萊塢電影在東南亞,別說打港片了,就連歐美電影都打不贏。
未來國人覺得歐洲三大電影節也就那樣,和奧斯卡沒法比。
可在六七八十年代里,歐洲三大電影節才是主流,也是米國很多導演跪舔的對象。
楚向前看向哈德爾說道,“幫我個忙,我給你400萬港幣,你出面去找歐老板談。最后不管談到什么價格,我都用400萬港幣買下皇宮大戲院。”
哈德爾心里一喜,和楚向前說這事,無非就是想賺錢。
但400萬的價格的話,賺肯定有得賺,可具體能賺多少,說白了還是看自己的面子有多大。
也就是說,最后賺到的錢,其實還是靠自己的權利。
對著楚向前豎起個大拇指,“斯塔克,還是那句話,你是我見過最會賺錢和談判的人。”
楚向前嘴角一笑,要是自己去談,姓歐的大概率談都不會談。
畢竟就是自己和邵老板發行的電影,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歡,才導致他們這些戲院老板賺的越來越少,甚至開始虧本。
就算真和自己談,姓歐的心里難免會帶著情緒。
說不定400萬能買下的戲院,他非要500萬。
或者,就算自己比別人出價高,他都不見得賣給自己。
還不如請哈德爾當白手套,他能賺多少,那是他的本事。
反正在自己眼里,還有律所的會計師們評估中,大戲院就值400到450萬之間。
不過當初32年建戲院和買地皮就花了239萬港幣,就算戲院老舊,但地皮升值了。
實際上的價值,或許真達到了500萬港幣。
而且運營了這么多年,皇宮大戲院這個牌子都很值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