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射擊距離和殺傷性上,兩者倒是差不多。
至于沖鋒槍上,天竺使用的是司登沖鋒槍。
這玩意號稱寡婦制造者,極易走火傷了自己或者隊友。
但這槍的歷史評價卻很高,不管缺點有多少,光是二戰時9美元一把,沖壓制造、零部件少,制造數量超過375萬支。
就知道這槍是真適合大規模制造,對當年被德意志壓的喘不過氣的嬰國來說,確實是再適合不過的武器了。
只是再對比天朝的56全自動,火力、射程、精準度,全都差了一個時代。
一個射程200米,一個400米。
一個使用手槍彈,一個使用步槍彈,能打贏就怪了。
戰事不知不覺就打了6天,天竺人天天炮擊、然后步兵沖,結果卻是死傷慘重。
打到后面,就連極難運輸上高原的坦克,都調了十幾輛上了。
可惜天朝前年就根據楚向前的情報,和rg7的數據,不僅提前研發出rg7。
這一年多里,也研發出了改進型火箭筒。
不僅增加了光學瞄具,彈藥爆炸威力也強了三四成,就連火箭彈的飛行距離都增加了上百米。
天竺的坦克只要靠近300米,就會被好幾具火箭筒齊射。
而且天朝這邊之前幾天,面對步兵時,一直都沒使用火箭筒,就是專門在等著天竺的坦克或者裝甲車。
一場戰斗下來,直接干廢了七八輛維克斯“勝利”坦克,頓時把天竺人心疼的不得了。
同時也失去了繼續進攻的信心。
所謂的勝利坦克,是天竺人考察了好幾個國家的坦克后,才確定采購嬰國的貨。
也只有嬰國人答應,先采購100輛嬰國產的坦克,就會把生產線和技術,全轉讓給天竺。
光是這一點就知道,這種坦克肯定過時了。
否則以嬰國人的尿性,怎么可能把最先進的坦克賣給天竺人。
不對,是任何國家,都不會把自己的主力軍事裝備,賣給其他國家。
而40噸的重量,530匹的馬力,也讓天竺人意識到,這玩意根本不適合高原和山區作戰。
光是運這十幾輛坦克上高原,就費了老鼻子勁。
要不然,也不會在開戰一個多星期后,才出現在高原上。
卻不想,本來信誓旦旦覺得能建功立業的坦克,一開戰就被干廢了8輛。
后續從嬰國采購的七八十輛,即便全調集過來,基本上也沒人敢開到天朝人的面前。
這么一來,這坦克就成了廢物,頂多也就去欺負欺負老巴。
這年代的老巴,可不是未來被鎂國人欺負,被天竺人欺負的老鐵。
此時老巴那是心向鎂國,只有等到鎂國人覺得,天竺更有利用價值,而舍棄了他們后,老巴才會清醒的意識到,鎂國人是靠不住的。
隔天17號,上頭根據這一個星期的戰斗,也算徹底看清楚了天竺人的虛實。
而且讓上頭放心,又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天竺居然一直都沒出動,比天朝明顯先進的戰斗機。
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也能理解。
戰斗區域的海拔,普遍在六七千海拔的山區。
對螺旋槳戰斗機來說,風險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