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是,一次性賺幾十萬的機會,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一筆巨款。
即便是黃偉信和其他幾個大律師,這種機會好多年都不見得有。
不過手下盼著多賺錢是好事,卻不代表著見者有份。
拿凌風當例子,也能激起他們的工作熱情。
而且楚向前估計凌風大概率沒法一個人,談
到時候就需要律師們去協助,而自己這個老板只需要等著簽字就行。
至于自己為什么不出面,楚向前是擔心自己露面,面粉廠那位羅老板說不定立馬就會咬死2400萬港幣。
楚向前看向律師們笑著說道,“行了,等和電器廠商的談判完全后,少不了你們的獎金。”
眾人聽完,臉上才有了笑容。
在獎金這方面,楚向前確實從不小氣,給錢更是痛快。
有時候甚至當場就發錢。
而今天和楚向前的團隊談判的瑛國領豪電器代表,雖然之前一直講英文,但他肯定聽得懂粵語。
這家伙應該是有什么誤解,在聽到2千萬這個數字后,接下來的談判居然妥協了。
加上昨天已經談好的摩飛,瑛國兩大電器商就全談好了。
有了這兩份合同,再去和其他國家的電器商談代理肯定會容易很多。
但最容易的櫻花電器生產商,楚向前卻一直沒去談。
他要的就是先談好德、意、法和瑛鎂,再拿著這些代理合同去壓櫻花生產商的價格。
說白了,這年頭的櫻花廠商,就是低價和便宜的代名詞。
而櫻花的廠商為了爭奪國外市場,那是真舍得降低利潤。
甚至不虧本他們都肯賣。
原因很簡單,只要不虧本,工廠維持生產就能培養更多成熟工人,更多的訂單數量,還能降低生產成本。
順帶也有資金搞研發,政府也收到稅。
當然,就和楚向前之前想的一樣,港島確實太小了。
三百多萬的人口,每年所有電器種類的銷售數量,撐死也才幾十萬臺。
這其中高端的能有1萬臺就不錯了。
但市場小,可要是占據好幾成的市場占有率,每年的盈利還是非常可觀的。
要不然港島也不會有那么多門店類的電器行。
凌風之前工作的那家電器行,也不過是面積160平米,經營飛利浦電器的代理商。
光是他每年的薪水就有三萬五,可見這家店每年的盈利,至少有二三十萬。
楚向前光是吃下10家、20家這種電器行的市場份額,每年至少能賺五六百萬。
再吞下更小的電器行的生意,年利潤過千萬一點都不難。
一年就能買下一棟楚氏家電城的大樓,絕對算是暴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