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和鎂國的史密斯、塔克、西屋電氣、美泰克,意達利的德龍、法幗的尚飛、西德、西門子談好之后,需要采購的電器總價值,也才240萬美元。
換算成港幣,差不多也就1千萬左右。
楚向前一看才這點錢,暗道難怪之前談判時,兩家瑛國已經經營幾十年,就算在歐洲大陸也有不小名氣的電器廠商,會一直咬著價格不松口。
人家不是不知道薄利多銷的道理,而是覺得港島這個市場可有可無。
不過楚向前這些天也早就了解過港島各大商場、中小電器行售賣各種電器的銷售價格。
對比進貨價,還真別說,至少有30%以上的利潤。
像是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和空調這些大類,越是瑛國的牌子,售價也越貴,同時其中的利潤也越高。
可惜電視機在港島賣的極差,原因就是因為港島此時才兩個英文臺,說白了就不是放給本地人看的。
楚向前在倫敦花園大街的別墅里,一臺立式雙層冰箱,倫敦售價600英鎊。
相當于9600港幣,但在港島賣的最便宜的商場,售價也要14500港幣。
也就是說,運費加進口稅費和商家自己的利潤,價格高了4900港幣,差不多是加價40%。
而這還是港島從瑛國進口的貨物,在稅費上有減免,要不然會更貴。
電冰箱會直到70年代才開始大面積進入普通人家庭,不是沒原因的。
至于電視機,確實是櫻花國的最便宜。
50年代中期,櫻花生產出第一臺可用于民用的電視機時,售價30萬日元。
以49年開始實行360比1的穩定匯率來算,相當于834美元。
而當時的霓虹人年薪人均3萬不到,得工作10年才買的起一臺電視機。
但到了61年,霓虹人根據鎂國佬的技術,自己創新研發出彩色電視機后,黑白電視機的價格暴跌。
而且隨著櫻花的電視臺從兩家漲到5家,對電視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生產的越多,技術的不斷成熟,成本也越低。
到了今年,楚向前和櫻花的電器生產商簽訂的協議中,黑白電視機的離岸價,也就是從櫻花上船的價格是169美元,差不多725港幣。
而在港島的售價,大部分電器銷售行,就沒有低于1200港幣的。
普通人半年的工資,才能買的起一臺黑白電視機。
至于彩色電視機,楚向前僅僅只是象征意義的,采購了40臺。
就等著哪個冤大頭來買。
難怪三江水和下山豹兩個家伙,會在今年年初開始從霓虹走私電器來港島。
但楚向前卻能做到,同樣一臺只賣1000港幣,自己還有130港幣的盈利。
至于歐美的電視機,品牌溢價就更大。
總的來算,楚向前即便比別人便宜10%,利潤也有20%左右。
不過扣除在報紙上打廣告,還有設立的抽獎,利潤會降低一些。
但等生意穩定下來,盈利也會穩定下來。
要是算上每家電器城里,專門設立的維修中心的盈利,賺到的居然不會比其他電器行少。
楚向前這才理解,未來為什么說,霓虹和歐美賣的產品便宜,但維修和后續服務卻才是真正賺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