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擔心有人會告我們不正當競爭。”
楚向前毫不在意的擺擺手,“我又沒虧本打價格戰,賣的沒我便宜,那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那港府也就沒理由找我麻煩。
第二,就算我保持20%的利潤,價格也比外面的中小電器行的價格低。
既然左右都競爭不過我,與其死撐著月月賠租金,還不如讓他們意識到必須要轉行了。
越早把庫存甩賣掉,賠的其實反而更少。至于那些不聽勸,也看不懂時局的,賠錢也怪不到我。”
樂言知道楚向前這是胡扯,但做生意嘛,不是你賺,就是別人賺。
以老板的實力和權勢,一直只用商業手段,而不是陰損手段,確實沒的黑。
至于打官司,一想到楚向前名下就有港島知名大律師行。
普通人和他打官司,光是律師之間的差距,就注定官司輸的概率極大。
更別說楚向前和港島內那么多鬼佬關系極好,別說打官司了,會不會受理都難。
——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家電城的銷售額也是一天比一天高。
最后一天四家門店總銷售額,居然超過了320多萬,第二天也過了260萬。
就差170萬,三天總營業額就得過千萬。
不僅家電公司上上下下欣喜不已,楚家其他公司的員工,也是歡呼和羨慕。
等東方日報把開業三天的業績報道出來,憑借每天將近300萬的銷售數量,全港基本上都知道了,楚向前又掌握了個下金蛋的公司。
一時間,不少有錢人都起了模仿的心思。
楚向前對此也無可奈何,雖然可以動用社團和鬼佬去找麻煩,但這手段真用了,人家也可以不講規矩。
好在拼成本的話,楚向前確實不怕。
而三天的業績報道出來后,也刺激了那些消息滯后,或者可買可不買的人,在開業三天后,年前的7天里逛楚氏家電城。
以至于年前這段時間里,楚向前不得不用飛機空運,賣的最好的幾種家電回港。
頓時攤薄了他的利潤,不過利潤減少,也比斷貨來的好。
一旦斷貨,不僅影響聲譽,也等于給了同行喘息的機會。
畢竟年前本來就是銷售旺季。
而且楚向前故意讓報社,把因為貨物賣的太好,不得不動用空運的消息報道出去。
又吸引了更多的人進入電器城。
而且幾次營銷,也真正讓絕大部分港人知道,楚家的電器確實比其他人的便宜。
甚至為了打擊同行的信心,楚向前還讓報社報道為什么楚氏電器會賣的比同行便宜。
當然,他沒全說,但僅僅直接找品牌商直接進貨,減少中間商,船運又降低成本。
加上二十幾家本地、國外電器品牌集中銷售,在場地和管理成本上又能降低一些,就讓港人明白,楚向前為什么有底氣和人打價格戰。
看到這報道的同行,還真有電器行的老板寧愿虧一點,早點清倉挽回損失。
這消息再經東方日報的記者報道后,其他同行那是一邊罵楚向前,一邊咬牙也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