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結束后,楚向前就讓人去查一查土奧的牛羊價格。
沒想到一查不知道,去年土奧在欄了的肉牛,足足養殖了1800多萬頭。
至于羊,出口的羊肉根本沒法統計,但羊毛卻有明確的數據,出口了90多萬噸。
這年頭雖然已經發明了羽絨服,但因為布料技術,遠達不到未來的地步。
不管是鵝絨還是鴨絨,都是富豪和科考隊才用的起的服裝。
所以羊毛制品才是主流。
按照土奧70%的綿羊是美利奴羊,每頭羊產羊毛4.48公斤來算,每年想出口90萬噸的羊毛。
就得從超過2億頭綿羊身上取毛。
要是加上沒長大的小羊、數量還會更多。
而美利奴綿羊在土奧占據7成數量,那么土奧在養的羊,應該有至少3億頭以上。
楚向前光是想想這數量,就有些頭皮發麻。
不過看手下從土奧官方拿到的數據來看,在冊的牧場有7.8萬個。
農場也有四萬多個。
不少的農場,其實也會放養綿羊和小部分的肉牛、馬匹。
能養兩三億頭羊,好像也挺正常的。
至于每年到底出口多少肉羊,就連土奧自己都沒一個準確的統計數據。
而且土奧養羊,主要是為了羊毛,而不是羊肉。
而羊毛的主要銷售地,第一是瑛國、第二是法蘭西。
鎂國和日笨連前10都排不上,但楚向前猜測,今后10年20年,日笨肯定會成為澳毛主要增長區。
理由很簡單,在這個羊毛還是主要保暖原材料的時代,日笨經濟增長越快,對高檔衣物的需求自然也會增加。
至于肉牛,按照土澳官方今年發布的肉牛養殖目標,預計肉牛的數量會增加15%,也就是說,在欄的肉牛數量,今年大概率會超過2千萬頭。
楚向前每年從新手村拿出來的上萬頭牛,1.8萬頭羊和土澳一比,零頭都算不上。
難怪今年賽馬拍賣會之前,會有十幾個大小牧場主,帶著自家產的純血馬,跑來港島參加拍賣。
一切都是為了增收,可見土澳的牲畜業競爭有多激烈。
但從60年代開始,主要歐美經濟體的經濟,卻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也就是說,普通人的消費能力也在增強,對肉類的需求自然也在變多。
楚向前不知道的是,70年代后期,土奧在欄的肉牛頂峰時超過3200萬頭。
可見養牛、養羊的成本上,土澳確實得天獨厚,比鎂國、巴西和阿根廷的養殖成本還要低。
然后養殖數量就一路下滑,回落到每年在欄1600萬頭左右。
等到天朝開始大量進口肉類,這才又超過了2千萬頭。
楚向前看完數據,心里第一個想法就是這生意有大賺頭。
但冷靜下來仔細琢磨一番,又嘆息一聲起來。
出口牛羊確實賺錢,可自己鋪開的攤子好像確實太大了。
什么生意都做,最后肯定會因為涉及的項目太多,而出現管理缺失,導致一個個本來應該賺錢的項目,最后都出現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