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除了巨大的利益外,就算是港島和倫敦的鬼佬,到那時候也不希望看到噸位和船只數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第二的船隊,被一個亞洲人掌握著。
楚向前基本上不可能等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套現。
很可能是70年代初期,中期,就會有人找上門,想入股他的船運集團。
而那個時候雖然不算船運市值的頂峰,卻也已經是市值最高波段。
雖然出售股份賺的錢不是最高,但絕對是出手的上佳時間段。
否則,等到80年代初,像包船王一樣上岸,不僅不好出手,股東和投資者還會覺得他這是跑路。
今后船運行業的利益大跌,這責任必然會怪到楚向前頭上。
楚向前眼看趙叢演在那猶猶豫豫,笑著放下筷子,對守在一旁的張天志招招手。
“打電話給包先生、董先生和曹先生,就說我晚上請他們一起吃飯。”
趙叢演聽完就急了,港島的船運公司其實真不少。
但真正形成規模的,其實也就四家。
而曹、董、包這三位里,趙叢演最擔心的對手其實是曹問景。
用財大氣粗來形容曹問景一家再合適不過,十五六年前來港時,曹問景走的匆忙,只帶走了10萬美元和一些名貴珠寶。
而這還只是曹家總家產的1%不到。
而這10萬美元,對比其他三個人,曹問景在港島創業時,本錢最足,實力也最強。
不過曹問景進入船運行業也是四人中最晚的,62年才開業,但公司一開,就買下了10條萬噸輪船。
一下子就從噸位上超過了,從業七八年的趙叢演。
當然,和楚向前還是沒法比的。
但要是楚向前和曹問景合作,趙叢演想想就知道,不僅船運上兩家合伙的新公司,會快速發展。
在其他生意上,曹問景肯定也會靠著楚向前,像鄭雨桐一樣,家產家產翻一番,五年翻兩番的跨越式發展。
所以趙叢演這下根本沒拒絕的余地,只能答應楚向前入股他家的船運公司。
而且這次楚向前要的可不僅僅只是30%,實在是自己既出30條勝利輪,又給新公司找了個能賺10年的好項目。
不多要點股份,楚向前自己心里都過不了自己這關。
只是等趙叢演答應后,楚向前又笑著讓他陪自己去見見曹、董、包三人。
趙叢演聽完就沒好氣的點點頭,知道楚向前這是拿自己當例子,去逼迫三人答應他入股。
不過趙叢演也知道,自己一家的運力,不可能吃下土奧每年新增的出口份額。
但就和楚向前說的一樣,與其把利潤讓給鬼佬,或者日笨船運公司,還不如把這肥肉交給自己和其他合作者吃下。
可惜張天志打電話約人,卻只有曹問景答應赴約。
楚向前聽完張天志的匯報后不由皺眉,一旁的趙叢演卻仿佛聽到什么大玩笑一樣的笑著說道。
“我本來以為老曹不會來,卻不想我們四個人里,運力最少的包、董兩家,反而更有志氣。”
楚向前沒理會趙叢演的調侃,皺眉想了想后,很快想到,好像包、董背后的金主都是老丈人。
無奈搖搖頭,好像港島不少名人,發家時,靠的都是娘家的勢力。
楚向前只能帶著趙叢演在馬場里看馬,等到中午時,一起去了有骨氣見曹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