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下官以為百濟人也為我大唐之百姓”
王文佐答道“至于使君疑慮之事,下官倒是覺得無妨。彼輩甲仗不全,號令不一,若是在山中聚險而守也還罷了,若是在平夷之地,十不得當我一。
再說彼輩雖為夷狄,但好生惡死之心,人皆有之,豈有不愿在家中安享太平,卻一定要去山中拼死的即便有這種頑冥不化之輩,也不會太多。”
“嗯”劉仁軌臉上終于露出了一絲笑容“想不到王參軍雖為武人,但思慮頗深呀”
“其實下官還有兩計”王文佐將劉仁軌沒有反對,笑道“待到有人下山耕地,便發出告示,村中若無人,則視其為無主之地,占據之人只要今秋課后,便為田主,發給田契,為永業之田”
“好”
“妙策”
劉仁軌與劉仁愿二人聞言不由得齊聲贊好,王文佐所提出的這一建議可謂是正好戳中了要害。
唐軍一開始發出休戰四十日以便春耕之令時,肯定只有一部分百濟人會回來種田,其余還會留在山中觀望,但當那些人下山耕作之后,得知只需在鄰居的田地上下種耕作,秋后繳納田課之后,他們就可以占據這些田地,熊津都督府還會向其發給田契,承認其對土地的所有權。
而那些繼續留在山中之人就會淪為一無所有的無田之人。不難想象,只有極少數人還愿意留在山中堅守的。
“對了,泗沘城周圍也有不少田產,都是主人已經被遷回大唐的,你覺得應當如何處置”劉仁愿笑道。
“下官以為應當一樣處置,只要今年耕種,秋后繳納田課之人,便發于田契,承認為其永業之田”
“不可”不待劉仁愿表態,劉仁軌已經打斷了王文佐的話頭“據我所知,天子已經免去百濟王之罪,并賜予宅邸,封官爵,其臣子也多有任用。若是我們隨意處置城外的田產,傳到長安,只怕”
“不錯,還是正則兄想的周到”劉仁愿也反應過來了,他們雖然在百濟是封疆大吏,舉足輕重,但在長安城眼里卻什么都不是,距離萬里,誰知道這里的事情傳到天子耳朵里成什么樣子了還是小心謹慎為妙。
“那就任其耕作,暫免其田租”王文佐笑道“都護,使君,其實泗沘城外的都是膏腴之地,我方將士不下萬人,俘虜軍奴也有萬余人,種子、牲畜、農具都是現成的,若是錯過農時就太可惜了”
“王參軍說的也有道理”劉仁軌這一次倒是站在了王文佐一邊“且耕且戰,以為長久之計,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嘛”
“嗯,那就依照正則兄所言,擇日開始吧”
王篙小心的推開竹門,走進屋子,他敲打地板和墻壁,爬上房頂、掀開瓦罐、尋找一切可能藏匿食物的地方,大雪已化,山柵中的食物越來越少,而野菜尚未發芽,野獸越來越少,而他還有老母和三個弟弟要奉養,身為長子和兄長,王篙必須承擔起責任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