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百濟王宮深邃偏殿的狹窄高窗,夕陽余暉編灑地面,彰顯百濟先王功績的壁畫曾經布滿四壁,如此墻壁早已被幾條壁毯所覆蓋,但在劉仁軌眼里,整座偏殿依舊沉浸在一片血紅之中。
蘇定方已經從平壤城下撤兵了
這個該死的消息讓他屁股下的椅子似乎長出了許多針刺,這天殺的,他感覺到渾身上下都不舒服,椅背也太硬、讓他的腰和屁股都難受,為什么劉仁愿要選這種椅子,他難道不知道這種椅子不適合老人嗎該死劉仁軌陰沉的想,我們現在正在討論的問題也該死
“你能確定消息的真實性”劉仁愿沉聲問道,長桌旁所有人都臉色陰沉,坐立難安,杜爽擺弄著自己的衣角,仿佛這里面隱藏著無數奧秘。
“這是新羅使者帶來的消息據說沃沮道行軍總管龐孝泰于蛇水被高句麗人擊敗,全軍覆沒。蘇大將軍孤掌難鳴,只得主動撤兵”
“那我們也應該撤兵,越快越好”
一個聲音從長桌旁響起,緊接著有人反駁,又有人出言支持,爭論立刻在長桌旁爆發,人們瞪大眼睛,漲紅臉,互相吐著唾沫。
“也許我們應該上奏朝廷,請示應當如何行止”
這個愚蠢的建議立刻引來了一陣冷笑,無論是主張撤兵還是堅持的人都對此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這里距離長安太遠了,光是旨意往返就要好幾個月功夫,等到回復抵達,骨灰都涼了。
劉仁愿聽著長桌旁爭論,心中惴惴不安。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勇敢的人,但勇敢有很多種,如果戰場上面對敵人的長矛強弓,劉仁愿從不退縮;但如果要他為千萬人生死命運做出取舍決斷,他就猶豫不決了。劉仁軌也看出了這點。
“這件事情其實沒有什么好爭論的”劉仁軌的聲音并不大,但立刻壓倒了長桌旁的所有聲音“朝廷只有令我等鎮守百濟的詔令,卻沒有令我等撤兵的詔令在接到讓我等撤兵的詔令之前,我等只有堅守泗沘城,退兵就是抗命,抗命是大罪”
“劉使君此言差矣”杜爽大聲道“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我等離故國萬里,形勢變幻無常,豈有事事稟報之后再行的道理如今蘇大將軍已經撤兵,我等在百濟就是一支孤軍,豈有困守孤城坐以待斃的道理”
“杜長史這是只顧一己之安危,不顧大局”劉仁軌言語間毫不客氣“若是如你所言撤兵,那百濟賊寇定然復國,當初渡海遠征的辛勞全部化為泡影自不待言,還多了一個倭人,只怕連新羅也陷入危局,那時悔之晚矣。”
“我等現在兵不滿萬,糧不足半年,就算留守就能守的住嗎那還不是一樣還葬送了這一萬將士。”杜爽說到這里“我聽說劉使君是得罪了長安貴人才來海東避禍的,寧可死于泗沘城,也不肯回國受辱于獄吏,原先還有些不信,現在看來還真的確有其事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