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里,皇上拿起未東來的辭表,問太監“將此人的履歷找出來瞧瞧。”再對著底下的天使說,“繼續講。”
天使數人一組,分批去各城傳旨,并不是一隊天使跑遍全國。去鳳凰關、鳳凰前關等四座城的天使回來后,將各位大人的表現一一講出,包括城里的樣子,城中著姓世家的樣子,城中城防、城關、百姓安居樂業的樣子,種種都一一細表。
皇上像在聽說書的,聽得津津有味。
當聽到未東來在城外結廬三個月,身邊只帶著一個兒子服侍時,打斷天使,問道“是真是假”
天使道“未東來形銷骨立,胡子長得亂糟糟的,指甲也有許久未磨了,那草屋看著也不像是新起的,有另補的地方。地面也是踩過多日的,周圍的荒草土石都清理過了,旁邊還有幾處是荒廢的草屋木屋竹屋,應該是跟未東來一起搭的,但里面并沒有人。”
皇上“他兒子呢多大年紀”
天使“未東來的兒子名叫未起寧,從小在老家長大,隨祖父母居住,其母也在身邊,未起寧十歲起在蓬萊書院讀書,并未拜師。”
皇上“那想必是等入了仕才會拜師。”
天使“圣明無過陛下。”
此時,去取未東來履歷的太監到了,身后跟著兩個小青衣,捧著未氏一門的所有履歷。
這個太監年約四旬,像個富家翁,面目慈和,不生胡須。
他回來后在皇上跟前站定,就一個個拿起講起來。
皇上不耐煩聽,問“他是怎么出仕的”
太監就說“未東來的父親,未尚源,當年因父喪辭官,后來吏部再三征召都堅辭不受,還是上皇開恩,允他在家鄉守孝不出。未東來出仕時,上皇讓人查過,未尚源回家后沒有與妻兒同住,而是另起一別院,清苦自守,不結交朋友,也不宴飲取樂,不拜佛修道,每日只與書畫為伴,就點了未東來的缺。”
皇上點頭“這未尚源倒是個孝子。讓人查一下,他現在是回家了還是仍守著父孝呢。”
太監應了聲,回頭指示旁邊的朱筆太監,在一張空白的宣紙上以絹秀的字跡寫出給劉兵劉大人的圣旨,命其查問未尚源守孝之事,如實回稟。
皇上問“再讓這劉兵查一下,未東來回家后干什么去了,是不是真的在為上皇難過。”
太監又應了聲,再指那朱筆太監,那太監又寫命劉兵再查未東來歸鄉后都做了什么,如實回稟。
皇上想了想,說“讓他速報,不要拖延。這未東來如果當真是個忠心之人,就還叫他回去當他的官。”
上皇這一走,朝中好歹要動蕩一下的。皇上如此登基才五年,現在坐在龍椅上目視殿上的諸位大臣還感到不安。
上皇教導過他,皇上如果拿不準臣子說的是對還是錯,就不要理他;如果覺得一個臣子不服管,也不要理他,提拔新人與其爭斗即可。皇上,不需要管天下,只需要管大臣,只要大臣管得好,天下就不會亂;大臣要是管不了,那天下就必定會亂。
對皇上來說,外面的官只要沒有魚肉鄉民,沒有官逼民反,就都可用,也不必換。反倒是這朝中的大臣更麻煩些。
現在朝中的諸位大臣中有不少都是與上皇一代的人,還有比上皇年紀更大的。國喪辛苦,守孝更辛苦,他是皇上還能每日休息,大臣們可是每日天不亮就要去哭靈的,日日不輟,等守完這一次的孝,大臣們至少要倒下幾個。
太監找出了以前的例子,就是每次服國孝時,城中各家年紀大的都會因為服孝哭靈站班死上一批。等國喪還沒完,就到處都掛白幡了。
皇上既喜又憂。喜的是年紀大的大臣們一死,他就可以換自己喜歡的人上來了;憂的是朝中諸臣要是年紀大的一口氣全死了,那這朝中的事就沒人管了,他也找不到那么多可信的人替換。
皇上心里盼著,今年上皇駕崩,大臣們最好只死一兩個,明年再死三四個,這樣他就能找到合適的人替換了。如果今年死三四個,就有些麻煩了,他手邊可信的人只有三個,找不出更多的了。如果死得再多一點,那就更麻煩了
皇上拿起傅州道的奏表,這份奏表就是中規中矩,沒有像未東來寫得肝腸寸斷。
皇上“傅州道結廬了嗎”
天使“傅州道沒有去城外結廬,只是在家中把床鋪都扔了,睡在地上,每日以清水淋頭沐浴,每日只食一餐,只飲清水食粟米粥。要是沒有公務,他在家中就只穿麻布,赤足行走。有公務就換上官袍去官衙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