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里,皇上最近心情不好。
因為上皇駕崩后,本來預計著會有幾位老大臣跟著一起走,結果那些老大臣們在跪著哭喪的時候可以一邊喝藥一邊跪,也被扶下去幾個,但是全都活著,目前沒有要死的意思。
三個月過后,皇上就必須下恩旨了,不能一直讓眾臣只哭喪不干活啊。上皇也不能再停了,該往皇陵里送了。
一旦不必天天來跪,那回家再死的就更不可能了。
皇上本來擔心他們死太多來不及提拔新人,見他們一個都不肯死,又覺得他們不識相,肯定沒有真心為上皇難過。
他給自己人準備好的位子,沒辦法換人,真的太失望了。
幸好老臣們也很懂事,一旦不必哭喪了,全都告病了,一口氣告病了七八個,朝上人一空,皇上的氣找不到人撒,只能自己慢慢化解。
他看到劉兵的奏表,對未東來和未尚源的觀感就變好了許多。
他道“未尚源現在還是獨自一人住在別院里,就是回家了也不與妻子同住,可見是真的孝順,不是假裝。”
太監道“皇上說的是。”
皇上“未東來回鄉后就住到寺里去了,可見也是真心為上皇難過。不然他回鄉后不知有多少人要去奉承他。”
太監“不愛聽奉承話的人可不多見。”
皇上笑著點頭“是啊,連朕也喜歡聽奉承話,他人又怎能幸免呢”
皇上其實很清楚,世族中的人分成兩類。一類就是不喜歡辛苦勞作,不愿意離開家鄉去外地當官。
皇上“他們在家鄉就如同皇帝一般,有錢有勢,過著不知多快樂的日子。我聽說有半座城都是一家的世家,真比皇宮還厲害。”
太監低聲說“世家廣博,乃是世代之功。人活得久了就會積攢下田產財富,留給子孫后代。”
皇上點頭“正是如此。”
有不愿意當官的,就有愿意當官的。后者才是皇上需要的人才。
像未東來、傅州道這樣的人,不管他們的忠孝是不是做戲,只要他們愿意擺出這樣的姿態,皇上就會知道他們是愿意在官場奔波的人。
越是努力表現,這顆心就越是燙熱。
未尚源回家幾十年仍守著父孝;未東來回家鄉都不肯住在家里,要住在寺里。
他們都有一顆官心啊。
皇上很滿意,對未尚源,對未東來,連帶著未東來的兒子都開始期待起來,有這樣的家教,未東來的兒子想必也會是忠心之人。
老臣們終會死去,就像上皇。他期待的大臣也會最終來到他的身邊,到時朝堂就是他的了。
皇上在服喪三個月后,就開始調撥官場,未東來就是第一批接旨的人,皇上命他即刻上任。
上皇去后,瑣事還很多。
當年上皇退位去道宮修養,有幾位太妃也跟著一起去道宮了。現在上皇沒了,皇上著人問這些太妃現在都是出家人了。問她們是想繼續在道宮住著,還是還俗出來還俗出來也是找個皇家別院園林安置。
太妃們都道既出了家,已經入了道,還是想繼續在道宮住著。
還有原來服侍上皇的許多老道士,都是得道之人,現在上皇兵解歸天了,老道士不想再在皇家道宮里吃皇家供奉,打算回自己老家去了。
這也是替皇上省錢了,皇上準了,又賞了一些道藏卷經,把人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