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不是一個做生意的商人,以后也一定是四大天王那樣的歌星。”
元旦晚會上,朱輔導員美目閃爍不停。
億萬富翁,才藝具佳。
朱輔導員估計以后再也遇不到這種的學生了。
同學們也真是不得不佩服,有人似乎天生就是妖孽啊,什么都會啊……
1994年。
國企改制在華夏已經進行兩年了。
大學生只有百分之十的特殊國家人才才給予包分配,其他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開始自主擇業。
大學生再也不能像八十年代那樣包分配,獲得鐵飯碗了。
不僅是一些人得不到鐵飯碗,正有一批批人正在失去鐵飯碗,一些國企在改制之中開始倒閉了,工人紛紛提前下崗。
至于為什么倒閉,有的是不能適應市場經濟,被淘汰,有的是廠長故意倒閉的,因為他們想把廠子買成自己的企業,所以往死里折騰廠子……
其中相當一部分因此成為華夏第一批富起來的人,后世很多公司為何說有原罪,因為他們起家的時候不太光彩。
華夏老工業基地東北三省很多后世意義上的富二代,后世有人說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靠賤賣國有資產發夾致富的。
這個武斷,但是也不是空口無憑和捕風捉雨。
后世因為出疫苗問題的某醫院某制藥廠,那就是其中之一,此時這個醫院,還有他擁有的制藥廠,院長兼廠長都在往死里折騰醫院。
具體的行為就是不顧收支平衡使勁花錢地購進設備儀器,在患者并沒有那么多人的情況下花巨資擴建醫院大樓……而這一切都是想把醫院和藥廠拖進破產陷阱,然后再把這座醫院和藥廠評估價格很低,聯合其他人出資買下醫院,買下藥廠,最終將擁有眾多醫療設備,制造設備的醫院和藥廠廉價地成為自己的私人財產。
這種情況,從去年就開始,工人發不出工資,一部分開始先行下崗,在東北地區這場景上演得最為快速,不到幾年,整個華夏國企折戟一大半,整個華夏同時下崗數千萬人的大潮降臨。
大學生也得自己找工作。
當然這種情況華夏就不管嗎,也不是不管,因為這是九十年代獨特風格,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國情,特殊的時期,這時候下手狠了,那就打擊了整個華夏企業家改革的積極性。
這是不利于整個華夏進行徹底地市場改革的。
而且有一些國企,集體企業早期并不是完全屬于國有,是私人公司,是私人店鋪,后來大集體時代沒收上來的。
還有七八年宣布改革開放,那時候邁步子很小,一些人辦起了小公司,隨著改革的春天出現“倒春寒”,全國都抓投機倒把,只是因為看到有人家蓋了小洋樓,或者貼著那個時代的奢侈品瓷磚,住那么好的房子,肯定是資本家,一查其開辦了雇傭了超過12人的公司,根據當時《資本論》劃分的界限,雇工超過8人就屬于資本家,存在“占有工人剩余價值”的現象。
一些人被非法侵占國有資產、走資本主義路線等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