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雙目微瞇,想起了曹文詔曾經說過的話。
戚繼光所寫的兵書,洪承疇自然是看過。
只從練兵實紀和紀效新書之中,就能知曉其本領高低,更不用提其立下的汗馬功勞。
浙兵悍勇敢戰,南征北討鮮有敗績。
渾河一戰浙兵雖敗,但也是因為寡不敵眾,力屈而覆。
洪承疇曾經看過一些戚繼光所寫的手書,其中就有遞交上來的軍報。
戚繼光在很多地方也寫有數據,銃槍的破甲距離多少、火炮應當如何釋放,多遠釋放。
洪承疇的目光微斜,看向桌面上鎮紙下壓的圖紙。
圖紙之上繪制的正是火炮的炮架,這圖紙是不久之前陳望送到軍中的,對于原先的炮架做出了不小的改動,隨信到來的還有一件已經做出來的炮架。
洪承疇讓人試驗了一下,相比于原先運載火炮的炮架,經過陳望改良之后的跑架確實更為便于運輸,在射擊之時更為穩定,而且也更為方便瞄準。
在見識到了改良炮架的優勢之后,洪承疇直接下令之后所有的炮架規格都按照陳望送來的圖紙制作,并逐漸替換全軍的火炮炮架。
這并非是什么難事,只不過是需要多花一些銀兩罷了,但是卻能夠提升軍隊的戰力。
相比于軍費來說,這些只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何樂而不為。
洪承疇目光深沉,右手食指無意識的輕點著桌面。
他在回想著曹文詔對于陳望的評價,還有陳望的一直以來的行為舉措。
越是回想,洪承疇越是覺得陳望和戚繼光越發的相象。
促使戚繼光成名的一戰是發生在嘉靖四十年的臺州之役。
嘉靖四十年時,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本部營兵扼守桃渚,于龍山大破倭寇,一路追殺至雁門嶺。
倭寇遁走之后,趁虛襲擊臺州,戚繼光一馬當先,于眾軍之中手刃倭寇首領。
余黨走投無路,全部墜入瓜陵江淹死,而后九戰皆捷,全殲臺州之敵。
而陳望同樣是一路連戰連捷,編練軍隊,推行火器,改革戰法,更是于漢中城外,突入萬軍之中,陣斬張原。
戚繼光在軍中的時候,發明和改進了很多的東西。
上到行伍編制和軍陣戰法,營哨制和鴛鴦陣,還有在北地因地制宜改進的車營戰法都是出自戚繼光之手。
下到練兵訓練,選兵之法,改進兵備和武器。
狼先、虎蹲炮都是出自戚繼光之手。
原先的鳥銃兵是彈藥分離,裝藥的時候沒有定量,藥多容易炸膛,而藥少鉛彈威力又會變小。
戚繼光于是讓將藥預裝各小竹桶內,鳥銃手每人發一斤火藥,用五十三根小竹管裝好,每筒三錢火藥,鉛彈的數量和竹管數量相同。
現在陳望就和當初的戚繼光一樣,做了很多類似的事情。
改良火炮的炮架,因地制宜大規模裝備三眼銃針對甲胃稀少的流寇。
洪承疇雙目微瞇,陳望現在在軍中推行的戰法可謂是取百家之所長。
本部營兵配備重甲重弓、盾車重炮作為攻堅力量,用的是建奴的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