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數場大戰,又經歷了數次的補員,現在陳望麾下一共有四千兩百余人,騾馬加起來有兩千匹。
人日食一升,馬日食三升。
如果要吃飽喝足,一天就要消耗一百石左右的糧食。
四萬多石的糧食可以支用四百多天,四百多天也就是一年多的時間。
陳功應了一聲后,站在下首,接著繼續匯報。
“沿路追擊共收繳合用布面甲七百二十九領,鎖甲三百七十件,棉甲八百二十件,遮臂三百七十一具,其余各式兵刃武器無算。”
“繳獲的兵刃武器,還有殘破的盔甲已經裝車送往漢中衛城修復或是重鑄。”
陳望眉頭緊蹙,微微沉吟。
“七百二十九領布面甲,鎖甲三百七十件”
繳獲之中的鎖甲是最少,棉甲和布面甲相差不多,遮臂也不多。
原先軍中有兩千五百多領布面甲,鎖甲、棉甲各有九百多件,都被下發于軍中。
三種甲胃加起來共有四千五百件,完全可以人手一件。
不過實際上現在軍中披甲率只有百分之七十。
現在陳望麾下一共一部騎兵,七部步兵,共計四千三百余人。
騎兵有九百余人,所有騎兵皆是頭戴高頂頓項盔、帶遮臂,外罩布面甲、內穿鎖子甲,穿雙甲。
第一步兵部九百人滿編,和第一騎兵部幾乎同樣的配置,都是帶遮臂,頭戴高頂頓項盔,穿雙甲。
不過并非是外罩布面甲、內穿鎖子甲,而是外罩棉甲,內穿布面甲,將棉甲穿于布面甲之上。
騎兵穿布面甲配鎖甲的原因,是因為鎖甲相對輕便,靈活。
而步兵穿布面甲配鐵甲,則是更側重于防護性,這樣的甲胃配備并非是陳望臆想出來。
在滿洲實錄記載“渾河橋之役”的由川兵與浙江兵組成的陳策部的明軍,執竹桿長槍、大刀利劍,鐵盔之外有綿盔,鐵甲之外有綿甲,刀槍難入。
余下的布面甲和棉甲則是優先供給軍中的軍校,前陣的軍兵和銃兵。
除去第一騎兵部和第一步兵部外,其余的甲胃都是均分下去。
“抽調其他各部的精銳,將第二步兵部人數補滿,把布面甲和棉甲集中起來,所有人配備雙甲,遮臂,其余的甲胃再看情況補充到各軍之中,武庫不要留甲。”
陳望敲了敲桌子,沉吟了片刻之后,繼續下令。
除去第一騎兵部和第一步兵部是滿編之外,其余的六部步兵都不是滿編,現在每部只有四五百人,距離滿編還差一半的人。
“擴充軍將的事情也可以提上日程了,你派人前往俘虜的營地之中用招募輔兵的理由去招募新兵。”
“裁撤第七步兵部,保留第一到第六,六個步兵部,將原第七步兵部軍將打散編入其他各部。”
“第一、第二步兵部不招收新兵,其余四個步兵部全部招至滿編。”
陳望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原第一、第三、第四步兵部,三部編為一營,定為第一步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