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第二、第五、第六步兵部,三部編為另外一營,定為第二步兵營。”
一共六個步兵部,兩個營的步兵,全部滿編也就是五千四百人。
加上獨立的九百余名騎兵,一共是六千三百人。
這個數量稍微有一些多了,但是問題并不大。
左良玉此時麾下所謂的輔兵再加上自身麾下的正兵七十已經超過了萬人,賀人龍麾下也養了三四千多的輔兵,其余的將校也是有不少所謂的輔兵。
他們養的所謂的輔兵大部分都是招降過來的流寇精騎和馬軍,這些事情各地的督撫知道,朝廷也知道,實際上是已經默許的事情。
只要不用發餉銀,便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不過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將校這些輔兵都是作為炮灰,作為消耗品。
而陳望則是將其真的當成戰兵操練,還定期發放軍餉,完全是正兵的待遇。
不過陳望不明言,其他人又如何能夠看出端倪,又怎么會注意這些事情。
洪承疇也不會管這些事情,而現在對于各地的督撫來說,他們也是一樣,只要手下的軍將肯聽話,會打仗就足夠了。
不過陳望沉吟了片刻,還是選擇稍微延緩一下。
“先行甄選,暫時不要急,等到我參將的印信送到軍中,再擴充軍隊。”
反正事情不急,能夠不引人注意便不引人注意,還是少生波瀾的為好。
等到參將的軍職下來,自己本營的兵額提升,再多招募輔兵就更加的合情合理了。
得到了陳功的回答之后,陳望拿起了桌面上唐世平前不久遞交上來的報告。
報告上面記載的正是如今軍中還剩余的錢糧。
糧食清點之后有四萬多石,黃金只剩下了一千兩,之前陳望在漢中城時就讓唐世平將多余的黃金都換成了白銀。
原先庫房之中的白銀算上這一次的繳獲,已經是超過了十九萬兩。
饒是陳望如今已經是見多識廣,但是看到那賬面之上近二十萬兩的白銀結余,心緒還是忍不住浮動。
現在他麾下的四千多人,每個月足額發餉要發六千兩左右。
近二十萬兩的白銀,如果只是光發餉銀足夠發上三十二個月,也就是兩年零八個月。
不過現在朝廷會發餉銀,雖然沒有發足額,每個月應發四千兩,但是每個月實際能夠領到的不過只有三千兩。
之前幾個月來,陳望都是直接從庫房中取銀發餉,每個月陳望會定期主持發餉,務必將餉銀足額的發到每一名軍卒的手中。
膽敢克扣餉銀,無論是一分還是一厘,皆處斬刑。
對于明朝的歷史,陳望心中很是清楚。
明軍的戰斗力之所以不強,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缺餉。
明朝末年,各地軍隊欠餉已成常態,好不容易發餉,又有上下克扣,層層盤剝,發到普通軍卒的手中已經沒有剩下多少了。
后世的網絡之上有一句話流傳甚廣“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其實這句話說的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