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末年欠餉已經是成為了常態。
崇禎十年時,盧象升被任為宣大總督,前去檢閱軍隊之后上了一封奏疏,奏疏之中寫道
“今逋餉愈多,饑寒逼體。向之那錢借債勉制弓失槍刀,依然典賣矣。”
“多兵擺列武場,金風如箭,餒而病、僵而仆者且紛紛見告矣。”
”每點一兵,有單衣者,有無袴者,有少鞋襪者,臣見之不覺潸然淚下”
“地居極塞,胡風朔雪,刺骨寒心,微臣馬上重裘,猶然色戰難忍,隨巡員役,且有僵而墮馬者。”
“此輩經年戍守,身無掛體之裳,日鮮一餐之飽。”
“所轄之軍,其餉銀自去年十一、二月到今,分毫未領也。”
“各軍兵雖復擺墻立隊,乘馬荷戈,而但有人形,全無生趣。”
寒冬臘月,竟然身著單衣,甚至有些人連鞋襪都沒有。
經年欠餉,甚至連生計都難以維持。
而就是這樣還沒有造反,甚至在清軍和蒙古入關之時,他們也都還在抵抗。
陳望眼神微凝,曾經的記憶涌上了心頭,遼東的情況要比山西鎮好上許多,但是也一樣存在著欠餉的問題。
曹文詔在平叛立功之后被調往了大同鎮任總兵,大同鎮和山西鎮相隔不遠,都在山西省內。
盧象升所稟報的情況其實是一種極為普遍的情況。
衛軍大部分都只有單衣,缺衣少食只是常態。
墩軍稍微好一些有一些破敗的冬衣,每日還有些許的吃食。
就是作為戰兵都無法保證有冬衣穿戴,待遇只是比墩軍稍好一些。
都已經是到了這種程度,明軍竟然能夠守住長城大部分的防線,還能夠不發生大面積的投降,大面積的反叛。
說實話陳望感覺這已經不能用常理解釋,或許真是朱元章北逐蒙元,重鑄華夏留下來的余澤還在卷顧著他后世的子孫。
陳望放下了手中的報告,欠餉成風,貪腐成風,軍隊怎么可能還會有戰斗力。
如今軍中對他最為忠心,既不是遼騎,也不是當初在邠州招募的流民,而是原先柳國鎮、艾萬年麾下的殘兵。
他們何曾每天都吃得上飽飯,又何曾每個月都領到過足額的餉銀。
正因為是這樣,現在在軍中打起仗來最兇的也就是這些人。
當初陳望還擔心這些老兵會不會將原先軍中的痞氣帶入軍中,但是后面發現這份擔心完全就是多余的,他們的精氣神反而是諸部之中的最好的。
遼東經略熊廷弼
“遼東買一弓二兩,一失五六分,更無買處。”
“至于衣甲、撒袋、鞍轡、皮繩諸物,日日裝束。”
“時時追逐,補綻縫破,無事不貴。”
“每見軍士賠辦器物,典賣行囊,身無寸綿,裸體穿甲,心如刀割,而恨不能以身代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