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畫的關于新式火銃的圖文,薄先生可以看一看。”
陳望伸手從袖中取出了一封疊好了的圖紙,而后將其展開平鋪在了桌面之上。
“我希望新制的火銃都按照這樣的形制去制作。”
薄玉舉目看去,眼前不由一亮。
陳望放在桌面之上的圖紙所畫的新式火銃,但從外觀上來說可以說是極為漂亮,比起他見過的所有火銃都要好看許多。
薄玉注意到了圖紙上的火銃,打火的裝置描繪的極為詳盡,甚至還有說明,而且一些細節甚至設計的更為精妙。
不過這些東西他之前觀摩自生火銃的結構已經是爛熟于心,讓薄玉有些驚訝的是陳望給出的圖紙不僅僅和那些軍械書籍有側面圖,還有從上俯視的圖,還有放大細節的圖。
這桿火銃的設計很多地方都足讓人稱道。
“總兵大人,不是知道這兩個設計是為了什么”
薄玉看著眼前的圖紙,感覺很是新奇,大部分的地方他都清楚,但是還是有幾個疑問,當下指著圖紙問道。
陳望順著薄玉指的地方看去,薄玉指的位置正是槍頭和槍尾的位置。
“銃尾這個是槍托,銃兵持銃射擊的時候,一手握持扳機,另外一只手握持著銃管,用槍托抵在肩膀上作為支撐,射擊的時候精準度可以更高一些。”
這個時期,很多火銃都沒有槍托,明軍列裝的鳥銃雖然看起來有槍托,但是實際上是基本都不具備抵在肩膀上的作用。
裝備槍托,可以大大的提高槍械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這是套筒,裝備刺刀的地方,你可以理解為銃矛。”
這個時候早已經是出現了可以插入火銃槍口的銃劍,這種刺刀被稱之為“插塞式刺刀”。
但是插塞式刺刀存在著連接不牢,妨礙射擊等缺點。
專門套管將刺刀固定在槍管外部的套管式刺刀,一直到十七世紀末時才被發明出來。
至此火槍手終于可以不依靠其他兵種而獨立成軍,并且同時扮演遠程火力投射和近戰沖擊的角色。
再到后面,更是導致了排隊槍斃戰術徹底取代所有的戰術和戰法。
“我準備設計一種短的刺刀,到時候可以直接套在這個位置,也就是套筒式刺刀。”
“臨陣對敵的時候,銃兵上刺刀可以拒敵,獨立成君,不需要再安排長槍兵在前為其掩護。”
薄玉眼神微動,他雖然沒有打過什么戰,但是他研究軍械多年,陳望剛剛說出了刺刀之時,他便已經是想到了用途。
在陳望為其講解了其中的關竅之后,薄玉更是想到了應用之時的作用。
火銃殺傷威力極大,合格的鳥銃,在中近距離幾乎沒有多少的甲胃可以抵擋其威力,中之即死,擦之即殘。
比起弓箭來說,火銃上手更快,訓練也更為容易。
唯一的缺陷便是裝填的速度,還有基本上只能平射,必須要踏出軍陣,得不到多少的保護。
但是現在,這種新式的火槍改用自生火銃的打火方式,已經是極大的節約了裝填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