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念叨徐溝這個地名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陳望在書中看到過,到了徐溝,他們就要往東了
急促的馬蹄聲打斷了眾人的思緒和談話,一名風塵仆仆的令騎已是從遠方飛馳而至,帶來來自北方的消息。
“建奴轉道向南攻掠真定、保定取道井陘,火速馳援”
軍令是孫傳庭親自下達,更準確來說是兵部的急令,清軍南下真定、保定,威脅真定府,命其火速馳援。
陳望神色微凝,他記得孫傳庭領軍勤王之時,第一戰就是在真定。
從徐溝到真定走井陘的話,需要花費近十日的時間。
也就是說十日之后,他將會第一次領軍直面大舉南下的清軍。
軍令傳達完畢,曹文詔恭敬接下了軍令。
孫傳庭領軍先行,洪承疇主力壓后。
初戰極為重要,孫傳庭很清楚清軍的戰力,因此在行軍之時,上疏主張的便是和清軍相遇切不可浪戰,而是應當嚴加防守、伺機反擊。
而洪承疇也贊同孫傳庭的意見,經過商討之后,先鋒部隊共選五營。
曹變蛟領精騎作為前驅,賀人龍領延綏兵再后,孫傳庭則是領督標營居中,曹文詔領本鎮兵殿后。
陳望也被選入了五營之中,與賀人龍一起作為曹變蛟的接應。
左光先和祖大弼則是分別帶著固原兵和寧夏兵跟著洪承疇,以為后勁。
“建奴甲兵兇勐,輕易不可浪戰,你在前方務必小心謹慎。”
曹文詔將手中的軍令收好之后,轉身再度囑咐了一句,便策馬離去。
真定告急,急行軍向東,要做的準備工作很多,自然需要爭分奪秒。
陳望同樣勒馬回營,不斷的開始的發布著軍令,調整大軍的行進速度。
真定一戰,陳望很清楚結果如何。
明軍是勝利的一方,解除了真定之圍。
陳望很清楚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進程繼續走下去,接下來會如何發展。
戊寅之變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他再清楚,甚至明清兩方的戰損和收獲他也是一清二楚。
但是眼下歷史已經是差不多面目全非,注定和歷史完全不同。
雖然大體沒有發生改變,但是細微之處卻是已經發生了使很多的改變。
歷史上盧象升在南下追擊之時,將麾下所統的不少的兵馬都交給了陳新甲,去守護昌平皇陵。
而后當時任為大同總兵王樸又以大同有警為由折返大同,在前往巨鹿之時,盧象升實際掌握的兵力不過七千余人。
但是現在,大同的總兵現在不是那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一遇強敵便想要退縮的王樸,而是變成了杜文煥。
杜文煥在萬歷之時,曾屢敗蒙古諸部,崇禎時,杜文煥作為提督主持進剿,曹文詔當時都只是他的下屬。
先敗流寇主力于府谷,又敗張獻忠于清澗,再敗神一元。
之所以最后下獄并非是因為戰敗無功,而是因為麾下殺良冒功,遭到了御史吳生與給事中張承詔的彈劾,才被下獄奪職。
杜文煥缺點有很多,但是沒有人說過他打仗與練兵不行。
如若杜文煥沒有如同王樸一般借故逃走,那么到時候跟隨著盧象升留在巨鹿的軍隊將會超過萬人。
而現在孫傳庭沒有如同歷史上一般沒有多少的可用之兵,作為關內眾軍定海神針的曹文詔此時就在軍中。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