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二日,在洪承疇、孫傳庭的帶領之下,眾軍誓師出關,進入山西,向著北地一路趕去。
一晃已經是過去了二十余日的時間,這一路上沒有任何敵人,也沒有人的變故,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鼓噪乏味的行軍之中。
這個時代沒有汽車,更沒有火車和飛機,哪怕遠隔萬里,大軍行進的時候往往能夠依靠的只有雙腿。
陳望執鞭握韁,騎乘著棗紅馬跟隨在曹文詔的身側。
行軍的序列他所領的漢中軍,就緊跟著曹文詔所領的鎮兵之后。
眼下不需要擔心敵人來襲,普通行軍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給中低級的軍官,陳望大部分時間都是跟在曹文詔的身側。
跟在曹文詔的身后能夠學到很多,不僅僅是為人處事,還有軍略和戰法。
陳望原本覺得自己了解的已經很多,但是在聽了曹文詔的講解之后,又覺得自己了解實在是太少了。
何時出戰,怎么出戰,調兵遣將都是一門學問。
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很多時候,將領往往沒有時間去思考。
而是要憑借著直覺和經驗來迅速的做出判斷。
“前方是何處”
曹文詔勒停了座下的戰馬,舉起了手中的馬鞭,詢問道。
“回稟將軍,再行十里,就出徐溝的地域,要進入榆次了。”
曹鼎蛟緊拉著手中的韁繩,也一起停下了馬來,回答道。
“徐溝”
曹文詔微微皺眉,現在十一月初九才剛要過徐溝,他們現在行軍的速度比起預計之中要慢了不少。
這樣算下來,起碼要到月底,才能抵達京師。
“徐溝”
陳望看著皺眉無言的曹文詔,他知道曹文詔應該是想著北地和朝廷的情況。
盧象升和楊嗣昌之間的斗爭已經是放在了臺面的之上的事情。
兩人之間,盧象升主戰,楊嗣昌主撫,已是勢同水火,難以化解彼此之間的仇怨。
這些時日從京師的戰況傳來的并不算好。
朝中的不合似乎正愈演愈烈,盧象升與高起潛意見相左,兩人決裂分兵。
十月十四日的時候,盧象升在鞏華城領宣、大、山西三路共兩萬余名軍兵誓師出征。
而后盧象升率兵至順義,與清軍遭遇,先勝后敗。
楊嗣昌因此與盧象升再生矛盾,朝廷官員皆是知曉內情。
盧象升斥責楊嗣昌沮師養寇,楊嗣昌則是罵盧象升輕敵浪。
十月二十五日,清軍開始進攻北京城,盧象升領兵拒戰,鏖戰近十日,清軍受挫方退。
清軍繞北京至涿州,八分其軍,沿太行山、運河,順京西至山西大舉侵略。
最新的探報,清軍主力已到良鄉、涿州,隨后分三路南下,一路由淶水攻易州,一路由新城攻雄縣,一路由定興攻安肅。
連陷良鄉、涿州,圍高陽、阜城、威縣等北直隸諸城,遍揉京畿。
不過這些,都是不讓陳望重復的念出徐溝這個地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