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停下來了”
“距離三百步,各局整隊”
“嗚”
低沉的號角聲再度響起,昂揚的步鼓之聲也在這個時候適時的放緩。
伴隨著中軍的旌旗搖動,各局的軍兵皆是紛紛停下了腳步,而后在各級將校的指揮之下開始迅速的整隊。
“休”“休”
急促的哨音在各局的陣線之中響起,隨著令旗揮舞而下,各局之中也響起了號令之聲。
“炮隊上前”
各局的百總已經是提前讓軍陣散開讓出可供炮車行進的通道。
“炮隊上前
”
一眾炮兵高聲的重復著軍官的命令,向前開赴而去。
牽引著火炮的戰馬在馬夫的驅趕之下,迅速的抵達了大陣的前方。
一眾跟隨在其后的炮兵皆是紛紛上前,他們各司其職,有卸下彈藥箱的,有解除牽引繩的,有取推炮車的,還有拉開戰馬的。
在成為炮兵之后,這些動作他們已經是演練了無數次的,所以現在才沒有出現絲毫的差錯。
如今漢中軍的炮兵基本都是薄玨培養的,一開始陳望本來的打算是想要在澳門,也就是壕鏡招募幾個葡萄牙或者是西班牙、荷蘭的炮手。
但是去澳門的人,發現那些炮手大多也是靠著感覺瞄準,根本沒有什么瞄準的法門,而且加上語言難通,所以干脆便沒有招來。
這樣的情況其實很正常,因為這個時候到澳門的,大多都是亡命之徒和商賈,不需要懂那么多。
而那些會用火炮的歐洲人,他們的收入不菲,為什么要跟著一群來路不明的人離開澳門
沒有招募到歐洲的炮手作為教官,其實也不是太過于重要。
明軍的炮手用炮開炮也是有法門和竅門的,甚至在火炮出場之時,還會計算落點和角度。
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只不過是從后世看來不夠科學。
而薄玨的到來,也解決了這一問題,薄玨看過歐洲的一些典籍,關于火炮的使用。
而且他也有自己的見解,并且在融會貫通,將其很多優點結合了起來。
在陳望的授意之下,薄玨編寫了一套用于訓練炮兵的操典。
一眾炮兵訓練的時間并不短,最少者都有三個月的使用經驗,基本已經是熟悉火炮的射程和落點。
伴隨著車輪的滾動之聲,二十門三斤炮,四門五斤炮迅速的完成了架設。
操炮的炮兵們皆是全神貫注,快速的調整著炮管的角度。
負責觀測的觀測員借助著儀器,測量著距離清軍大陣的大致距離,不斷的匯報著得來的數據。
“紅衣炮”
查蘇喀心中咯噔了一下,他看到了明軍的陣列之中突然奔出不少的戰馬,看到了那些正在忙碌的明軍。
明軍停在了三百步的距離,這個距離是正是紅衣大炮的射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