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當初高杰畢竟帶了上千余名精騎反正,而且本事也比一斗谷黃龍、千公雞張二兩人要強得多,連戰有功,已經是積功升任為了延綏鎮的參將。
而且高杰和賀人龍有同鄉之情,賀人龍在官面上多多少少也會給予一定的照顧。
但一斗谷黃龍、千公雞張二上無同鄉,下無交情。
原來在孫傳庭麾下的兩人的日子還算可過,但是后來調到洪承疇的管控之下后,就越發的艱難。
洪承疇從來都是乾綱獨斷,眼里揉不得半點的沙子,不允許底下的軍校有半點拉幫結派的做法。
一斗谷黃龍、千公雞張二兩人處境便越發的孤立。
陳望沒有在一斗谷黃龍、千公雞張二兩人多留心神,而是轉目看向坐在另外一側的高起潛。
陳望之前并沒有見過高起潛,對于這個在歷史上劣跡斑斑的內官,陳望心中并沒有半點的好感。
但是礙于場面和仕途,眼下也只是隨波逐流。
高起潛坐在陳新甲的右邊,與陳望一開始所想的形象卻是截然不同。
陳望原本覺得,內官的形象大體應該和文官一樣,手無縛雞,養尊處優,帶著一股陰柔的氣質。
舊主記憶之中,當初在軍中監軍的內官就是這樣的形象,行軍趕路都是乘坐在馬車之上。
但是看到高起潛,陳望才知道自己的看法有誤。
高起潛膚色偏黑,身形魁梧,濃眉深目,舉手投足之間干練無比。
從形象的氣場上來說,高起潛不像是太監,倒更像是一名武將。
難怪崇禎對其青眼有加,只是外形便讓高起潛加分了不少。
只不過并沒有胡須的臉龐到底是顯露著高起潛的身份。
身為內官,高起潛的穿戴和陳新甲大為不同。
高起潛戴的是一頂用真青縐紗做成的三山帽,身穿著一件正紅色的蟒袍。
明代賜服共有四等,從上至下,分別是分為蟒、飛魚、斗牛、麒麟。
蟒紋形似龍紋,所謂“五爪為龍,四爪為蟒”。
蟒是明時賜服的第一等,除去內官以外,能夠獲得蟒袍作為賜服的無不是忠臣要員,封疆大吏。
獲得這類賜服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弘治時期,明孝宗雖有意約束宦官,一再申飭不得濫用蟒衣,雖然一時有效,但是積習相沿,終究是無法禁止。
崇禎繼位之后,少有賞賜蟒衣,就是內官之中其實存數也并不多。
高起潛能夠身穿蟒衣,又被委以重任節制關寧精銳,足以說明其在崇禎的心中有多么的信重。
高起潛身軀微斜,靠坐在坐椅之上,他的目光此前一直都停留在遠處的連綿起伏的大青山脈之間。
余光瞟見孫傳庭動作,目光也隨之轉動而來。
高起潛的身后,是輕按著雁翎刀的刀柄站立著的祖大壽。
而后才是站著的一眾薊遼將校,他們都與祖大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祖大壽在薊遼集團之中的地位無需多說。
其余的將校,陳望基本上也都認識,很多都叫得出的名字,只不過那些人沒有幾個人認識他。
畢竟當初在遼東的時候,他只是跟在曹文詔身后的一名家丁。
“軍情如火,所以我也不多言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