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南山的地形也限制了清軍沒有辦法設置太多規模的營壘。
清軍的兵力也因為此前的兩山的壓力都分去了左右兩邊,沿路的三座營壘根本就沒有精銳。
留守在營壘之中的清軍,只有少數的滿兵,大部分都是蒙古兵和漢兵,戰力有限。
若是營寨完好,他們依據著地勢和營墻確實頂得住數倍以上兵力的進攻。
第一天的時候,南山沒有一座營壘攻破,便是因為動用的火炮數量極少,而且都是佛朗機和一些小型的發熕炮,根本難以打破營壘。
三面攻下的營壘,幾乎都是靠著軍兵的性命去填,硬生生的翻過營墻,一段段的搶下來的。
而陳望這一次攻寨,將隊伍之中二十門青銅鑄的三斤炮,還有四門五斤炮,合計二十四門火炮全都拉了上來。
雖說道路并不算開闊,原先勘測發現的陣地,也最多只能擺開七八門火炮。
但僅僅是七八門火炮也足夠轟開那些用土木修筑而成的寨門。
數輪轟擊,打出去的炮彈便可以使得那些簡陋的營墻發生形變,最終造成破壞。
當然,除去火炮之外,更為重要的還是后續攻寨的甲兵。
之前孫傳庭詢問的時候,陳望回答自己攻山,最大的依仗,其實是麾下的騎兵,而并非是炮兵和步兵。
這是實話。
從當初在淳化升任游擊之時,陳望就沒有想過把麾下的這支遼騎當作一般的騎兵來使用。
他訓練麾下的騎兵,都是以最高的規格訓練,后面挑選入軍作為人員補充的軍兵,也都是都是各軍的精銳。
訓練和作戰,對標的都是清軍的護軍營,也就是原先后金軍隊序列之中的紅白巴牙喇兵。
他麾下的這支騎兵從來就不是一支純粹的騎兵,嚴格意義上來說,從各個方面看來,他們更像是一群騎馬的重步兵。
戴明盔,穿明甲,共穿甲三層,一人雙馬,帶刀配槍,拿重弓,用重箭,大部分都是漢中衛軍器局制作出來的精良武備。
既可以騎馬沖鋒陷陣,又可以下馬結陣死戰。
第一騎兵千總部的一千多名騎兵,全都是跟隨著陳望一路南征北戰,轉戰川陜,奔走千里的歷戰精銳。
在賈莊之戰的時候,折了一批之后,還余下的近千名軍兵,早已經是從心中掃去了對于建奴的恐懼。
眼下戰力自然是達到了一個恐怖的范疇。
陳望看起來一個家丁都沒有,但實際上麾下的每一個兵都是家丁。
第一騎兵千總部的騎兵,全都是精銳的家丁。
和清軍護軍營的那些巴牙喇相比,或許還有不足,但是應對眼下的局面卻是綽綽有余。
近千名接近后金巴牙喇兵戰力的軍兵,在短時間內還攻不下一座營墻都倒塌了的營壘,那才是真正的有問題。
陳望最后看了一眼已經就在身前不遠處的公樹臺后,給陳功下了一道命令。
午時兩刻之前,他要看到漢中鎮的鎮旗插在公樹臺上。
午時一刻,還未到兩刻之時,一面火紅色的旌旗便已經樹立在了公樹臺上,陽光的映照之下,那面火紅色的大旗顯得極為光耀奪目
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后,皆迎刃而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