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樓高院之中賓客往來推杯換盞,入目之處皆是歌舞升平。
李信緩緩的閉上了眼睛,他的心中已經絕望。
白日里所受的鞭痕直到現在仍然還在隱隱的作痛,但是再如何疼痛也比不過他內心的痛苦。
李信想不明白。
圣賢書中無一不是導人向善,無一不是引人修身。
各地的縣令、各地的知府皆是名列金榜,飽讀詩書。
那些士紳鄉貴皆是詩書門第,建有私塾,自幼修習。
但是為什么面對著百姓的苦難,國家的動蕩卻是視而不見,甚至反而還在飲酒作樂。
百姓食不果腹、窮困潦倒,但即便如此,杞縣的縣令仍然還在不停地催征錢糧,賣兒賣女者、破家滅門者不計其數。
那些士紳鄉貴,囤積糧食,抬高米價,趁機低價買進良田,買進奴婢。
每日賑濟的糧食,只有零星的一些米粥,很多的人都因此而死去。
他拿出了家中的余糧,但是數百石的糧食,對于杞縣來說都只是杯水車薪,更不用說對于整個開封府了。
他四處勸勉賑濟,但是換來的只是眾人的白眼和緊閉的高門。
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是最后的結果,那些冷眼旁觀,大發橫財的士紳鄉貴高枕無憂,聲色犬馬。
而他現在卻是被冠以勾結盜匪的罪名下獄受刑,甚至連累家門,家破人亡。
李信的心中痛苦,他想了無數個日夜,卻怎么都想不明白這些事情。
街市之間的舞樂宛若魔音一般縈繞在李信的耳畔,折磨著李信的精神。
李信眼神越發的渙散,心神也隨著那若有若無的舞樂之聲飄往天外,他知道他注定是出不了這監牢了。
那些鄉紳將他視作異類,官府的官員將他視作叛賊,都欲要殺他而后快。
李信的嘴角露出了一絲慘笑,說到底,還是他太過于幼稚,太過于可笑。
竟然還相信公理,還相信道義。
真是可笑
只是
若給他再來一次的機會。
他還是會堅持自己心中道義,不過他肯定不會重蹈原先的覆轍。
只可惜
這世界上,并沒有那么多的如果
監牢之中燈火昏暗,橘紅色的燈火彷佛一陣便可以吹滅,李信看在眼中,只覺得自己就像是這一盞微弱的燈火一般,四面八方都是濃濃的黑暗。
地牢之外,狂風呼嘯,透過狹小的風口吹入監牢之中,帶起陣陣恐怖的風吼聲。
夜已深沉,往常這時,牢外的喧嘩之聲也應該停下,只是不知道為什么牢外的喧嘩之聲不僅沒有停下反而還越來越大。
異常的情況,讓監牢之中的囚徒之中也同樣是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李信眼神微動,下意識的向著狹小窗口看去,直覺告訴他此時的杞縣正有大事發生。
喧囂聲越來越大,愈演愈烈,各式各樣的聲響匯聚在一起,因為相隔的聲音遙遠聽不真切,但卻是絕非是集市之中那種喧嘩
李信緩緩撐起了身軀,靠坐在監牢陰冷潮濕的墻面之上,目視著身前黑暗的牢門。
此時的監牢之中不少的囚徒也已經是從睡夢之中醒轉而來。
“外面怎么這么吵嚷”
監牢之中一眾囚徒皆是疑惑不解,
“獄卒不見了”
靠近監牢門口的牢房之中,有人發現了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