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柱等土司序列之中,夫妻、兄妹、姐弟為將統領的情況很多。
馬遠山和馬玉瑛便是兄妹的關系,是馬氏的旁支,宗族在地方頗有勢力,所以兩人才能作為游擊。
從崇禎八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年多的時間,今年過后,陳望自己也將到三十歲的年紀了。
這個年紀還未娶妻在明朝時期已經算是很晚了,不過對于明朝的營兵來說,又屬于正常,尤其是明末時期的營兵。
因為時局的動蕩,他們不得不一直跟隨著軍隊四處轉戰,根本沒有辦法安寧下來,娶妻生子很多時候只是奢望。
不同于流寇可以攜家帶口,明軍可不能攜帶家眷,就是左良玉在前中期的時候,家眷也是留在后方。
直到后續發展壯大之后,割據一方,左良玉才帶家眷入軍。
這個時節,大部分不斷進剿營鎮,只有把總等以上的中高級軍官才有能力娶妻安養,而且他們也同樣是聚少離多。
原身之前一直沒有娶妻的原因,主要也是因為一直轉戰的原因。
后面陳望沒有娶妻的原因,很大程度也是因為一直轉戰,沒有多少的空閑。
這四年以來,真正空閑的也就只有在漢中衛任同知的那一段時間,是真正算得上安穩的時間。
明末這個時局動蕩的年代,安穩其實是真正的奢望,明軍很多的將校就是因為來往奔波,疲于奔命以致于兵敗身死。
在漢中衛時,陳望確實知道要快些娶妻,他很清楚作為領導者,有子嗣和沒有子嗣的區別和影響有多么的大。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陳望也不能隨便娶妻。
在漢中府時,不少的人確實想招他為婿,雖說明朝文貴武輕。
但是那個時候陳望剛剛擒斬闖王高迎祥,風頭正盛,官拜鎮守副總兵,顯赫一時。
雖說武輕,但是那也只是相對于文官而言,在整個社會之上仍然算得上是高位。
不過陳望經過了再三的考慮還是選擇了拒絕。
因為當時他在漢中衛進行的改革,是借著孫傳庭的威勢,很多事情深究起來根本禁不住推敲,他必須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如果和那些在漢中府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人聯姻,必然會引起一定的注意。
自遼東失控以來,朝廷中央對于地方上的武將防備便越發的嚴格。
所以陳望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在當時娶妻,因為風險和收益不成正比。
后面隨著戰事的劇烈和軍務的繁重,這件事情也被陳望逐漸拋至腦后。
直到從勤王之后,在京師受賞,才又想了起來。
不過這么久以來,還是沒有遇到什么合適的人選。
興安和鄖縣兩地倒是有幾家向陳望發出了邀,陳望也赴宴去了幾家,不過也只是意向,沒有答應下來。
這個時代的婚姻大多如此,幾乎不存在什么自由戀愛。
而且隨著站的位置越高,其實受到的束縛反而更多。
馬玉瑛明眸星目,武裝打扮英氣勃勃,對于軍事上的見解更是頗為深厚,讓陳望不由為之側目。
“理無專在,學無止境,我要學的的東西還有很多。”
陳望收回了目光,重新放回了戰局之上,謙虛道。
一瞬之間他思考了許多,首要便是考慮,這樣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畢竟他現在身處高位,如今的權位和平賊將軍的官印以及勤王的聲望。
陳望現在其實已經是處在了一個風口浪尖之上。
“理無專在,學無止境”
馬玉瑛雖然是女子,但是他們宗族的社學無論男女都需要入學,要學習土漢兩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