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馬玉瑛能夠了解其中的深意,當下心中對于陳望的評價不由再高一分,夸贊道。
“總鎮不僅武略過人,還富有文才,言語之中深意讓人受益良多。”
或許也和久在軍營之中有關,也或許是因為石柱風俗的影響,馬玉瑛說話行動向來都是直來直去。
“不過是一點淺見罷了”
陳望話說到一半,突然轉頭向著旁側看去,一名令騎騎乘著戰馬經由山道已是飛速而來,人馬未至,馬蹄聲便已先至。
令騎從遠處一路奔馳而來,臨到近前滾鞍下馬,一路小跑至近前,而后被守衛在一旁的趙懷良的攔了下來。
手中的書信經由趙懷良,轉遞到了陳望的手中。
站在一旁的馬玉瑛和康瑞武兩人此時都好奇的看著陳望,想要知曉發生了什么。
而他們的疑惑很快也都得到了解答。
“王國寧支撐不住,送表過來想要歸降。”
陳望將送來的書信重新交給了趙懷良。
王國寧想要歸降,并沒有太出乎陳望的意料,畢竟確實也已經是到了山窮水盡之時,而在圍剿的時候,陳望就派了使者前去詔安。
有了這一層的鋪墊,王國寧的歸降只是遲早的事情。
能夠撐到現在才投降,其實王國寧已經是算不錯的了。
“都已經到了這個時候了,這王國寧想要投降,未免想得太好一些了。”
康瑞武冷哼了一聲,詔安的功勞可比擒斬的功勞要低得多,他自然是更傾向直接剿滅王國寧。
“流寇狡詐,幾度降而復叛,若要詔安,還須三思。”
馬玉瑛說的是三思,但實際上也是贊同直接剿滅了王國寧,以絕后患。
不過陳望的想法當然和馬玉瑛、康瑞武兩人不同。
“若是不接受投降,到時候流寇負隅頑抗,攻山的軍兵必然遭受不少的傷亡。”
“既然王國寧有心歸附,接受他的投降也無妨。”
降而復叛,陳望并不擔心,他這幾次已經把王國寧打的痛徹心扉。
王國寧現在對于他畏懼非常,之前幾次見到他的旌旗,王國寧就像是一只耗子一樣逃得飛快。
而且流寇一直降而復叛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明廷詔安的安置太過于離譜。
而明廷也明顯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張獻忠和羅汝才復叛之后,明廷的安排便是再度招降的流寇,由負責招降的將領暫時節制。
闖塌天劉國能、射塌天李萬慶、改世王許可變等一眾原先的流寇,如今都在左良玉麾下的聽命。
從南下之時起,陳望的準備,便是走歷史上左良玉走過的道路。
單靠漢中府一府養兵,最多只能養一兩萬的兵馬。
一兩萬的兵馬完全不夠應付之后的動蕩,精兵路線要走,但是不能只走精兵路線。
所以陳望需要的不斷的擴張。
而無成本的擴張,最好的辦法就是收降流寇。
常國安其實陳望也是想要招降,但是常國安的野心太大,后期因此而失控,加上之前的合謀,所以陳望選擇直接殺其滅口。
歸降的流寇,軍餉和糧草供給是由中央供給。
左良玉沒有陳望這樣的根基,但是現在麾下還有兩萬多的兵馬,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那些文官老爺敢短官兵的餉,但是現在基本卻不敢短歸降的流寇餉銀。
因為要是因為缺餉導致降而復叛,他們這些撈錢的人自然是要被牽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