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的目光從眾人的臉上悄然掃過。
接連轉戰本就使得一眾軍將疲憊不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還未休息一兩日的時間,便又傳來征伐的軍令,根本沒有半刻的喘息時間。
但是一起卻也是容不得他們拒絕。
軍令如山,不可違逆。
眾人的心中對于這樣的事情也只能是選擇無奈遵從。
哪怕是常被征召的土兵將校臉上也是露出了無奈之色。
馬遠山和馬玉瑛兩人對視了一眼,眼眸之中滿是無奈,一眾將校也是忍不住議論了起來。
陳望心中了然卻不動聲色,并沒有在這個時候強行壓下議論的眾人,一直到眾人議論休止之后,才重新開口發令。
“大戰剛止,未得休息,便又要拔營,此間辛苦我雖知曉,但是卻也無辦法。”
陳望緩緩開口,將眾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
明末這個時局動蕩的年代,各地叛亂不斷,流寇蜂起盜賊良多。
安穩是真正的奢望,朝廷這種調兵辦法很多時候確實是無奈之舉。
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明軍大多時間來往奔波,疲于奔命以致于兵敗身死,從民變起始以來,此類事跡早已經是稀疏平常。
文官頤指氣使,將武將視為豬狗,隨意調遣,更不用提更下一級的軍兵了,欠餉短糧都是常態。
造成這一切的,正是文武失衡帶來的災難性影響。
明朝以武立國,北逐蒙元,收復河山,在初時武臣勛貴的地位極高,是以武尊文卑。
當時的明朝雄心壯志,意圖盡滅蒙元,復盛唐之榮光
若非是因為元末連番的混戰,致使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明軍絕對能夠走到更遠的地方。
一直到朱祁鎮時期,哪怕是國勢因為內戰幾經衰退,但是邊疆的將校仍然雄心勃勃,如果當時的明朝能出一位同樣擁有雄心壯志、才情卓越的雄主。
明朝可能就此踏上盛唐的道路,一路向外擴張。
只可惜,明朝沒有迎來一位雄主,而是迎來迎來一位荒唐至極的昏庸之主。
土木堡一戰,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文武失衡。
在這種文武失衡的大環境下,文官占據主導,而武臣地位低下,軍兵毫無尊嚴可言,比起豬狗甚至都還不如。
百年以來,武臣軍兵的地位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是越發的低下。
但是隨著關內關外的動蕩戰事,武臣越發的重要,軍兵也越發的重要。
文尊武卑的情況卻沒有因此得到多少的改變,甚至還愈演愈烈。
陳望很清楚這一切的一切,都將會悉數成為苦果,回報過去。
“軍令如山,不容違逆,軍情如火,各營即刻回營整理準備行軍,明日四更造飯,五更拔營,南下川東。”
陳望下完了軍令,沒有繼續停留在將臺之上,而是返回了行營之中。
在將臺之上,從一眾將校臉上的無奈之中,陳望看到了更多的東西。
有不甘、有痛苦、還有憤怒。
尤其是憤怒,陳望需要的便是這一股憤怒。
這些存在于眾人心底里的憤怒不會消失,不會無蹤,全都積壓在他們心中的最深處。
這一切的憤怒,也都會在最終的時刻徹底的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