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若非是陳望接連建功,楊嗣昌都不知道該如何向著崇禎交代南國的戰局。
南國的局勢每況愈下,英、霍山區的進剿長久無功,張獻忠、羅汝才先后逃入四川省內。
正如陳望所想,楊嗣昌現在不僅因為羅汝才逃出生天而焦頭爛額,也正在為混亂的河南的局勢而苦惱。
就在數日之前,河南又再度傳來不利的消息。
河南民變的愈演愈烈,進剿的官兵再度敗北,讓楊嗣昌愁眉難展。
如今的河南除去李巖之外,還有十數股大小勢力盤踞在省內各地,進剿官兵的失敗,使得這些反叛勢力的聲勢與日俱增。
曾經星星點點的火光,正逐漸匯聚成燎原之勢。
杞縣的農民軍在李巖的帶領之下再度取勝,大敗進剿官兵,而后往西進發連破州縣,聲威正是如日中天之時。
河南巡撫李仙鳳甚至被天子下詔訓斥,天子傳詔而來,讓楊嗣昌穩定河南局勢。
眼下河南的局勢,單靠著河南本省的情況已經是無法解決。
河南省內軍隊第二次進剿的失敗,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兵力更加的捉襟見肘。
使得河南省內民變更加的沸騰,難以收拾,局勢進一步的崩壞。
河南的民變加劇,首要的原因是因為陜兵歸陜,導致兵力薄弱,無力鎮壓。
次要的原因,便是因為第二年開春之后,旱情不僅沒有得到多少的緩解,反而還有進一步惡化的情況,原本已經重新安置下來的百姓無奈只能再度逃荒。
朝廷無力賑災,各地盜匪蜂起,世道一日比一日更為艱難,更是加劇了局勢的惡化
楊嗣昌嘆息了一聲,到了南方,坐到了總理這個位置之上,他才知道事情并沒有他當初想的那么簡單。
饒是楊嗣昌在赴任之時,便已經是將很多事情都做了最壞的預料,但終究還是不抵現實困境的一半。
紙上談兵,終究是紙上談兵。
楊嗣昌再三思量,神色經濟變化,最后終于是下定了決心。
“河南的情況,你可了解”
陳望神色微凝,眼神驟亮,他低著頭,很好的隱藏著臉上的神色。
作為武官而言,通過正常的渠道,其實得不到多少的消息。
除去所轄戰區的信息能夠得到詳情之外,其他的地方和戰區消息都不會下發于各鎮各營之中,因為這些事情屬于機密。
打勝的戰役會宣傳,打敗的戰役則會被遮掩起來,畢竟這些事情都會對士氣和軍心造成不小影響。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原先陳望在進入漢中府沔縣稍微站穩了腳跟之后,便開始著手組建屬于自己的情報機構,為的便是能夠盡可能的了解整體事件的發展和走向。
這一次河南民變沸騰的消息,就是監察所星夜奔馳從河南送來的。
而在官方的塘報還有傳下的消息之中,陳望并沒有得到任何關于河南的消息,河南的情況被官方遮掩的嚴嚴實實。
河南糜爛,州縣淪陷,這樣的消息無疑是會極大的影響到前線官兵的士氣。
在這個沒有網絡,通訊幾乎靠著書信,出行基本靠走的年代,想要遮掩地方上的消息實在是太過于容易。
也是因為有著監察所的原因,陳望對于河南的困境才心知肚明,否則現在根本便是一無所知。
不過陳望雖然心中知道,但是面對著楊嗣昌,自然是不能表露出來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