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部如此詢問,可是河南有所變故”
陳望抬起頭來,假裝狐疑之色,疑問道。
面上的疑惑之色,但是陳望的心中卻是已經掀起了波瀾。
河南之行,現如今已經是十拿九穩。
如果楊嗣昌沒有讓他去往河南的想法,也就沒有任何的理由向著他的面提起河南的事情。
“河南民變沸騰,盜賊蜂起,由以賊酋李巖勢力最盛,河南副總兵陳永福來報,言稱麾下兵馬規模已逾五萬之眾。”
監察所的設立,還有陳望暗中種種的布局,楊嗣昌自然是不可能知道。
楊嗣昌輕嘆了一聲,惆悵道。
楊嗣昌將李巖稱為賊酋,而并沒有稱呼李巖的諢號。
明末之時,各地流寇的諢號很多時候極犯忌諱,諸如闖塌天、混世王、紫金梁等等。
但是對于這些流寇,各地的官府和將校上報之時,都是寫明諢號。
不過李巖的諢號,卻是沒有人敢寫。
因為李巖的諢號,是“信王”
當今圣上,還是藩王之時,封號便是信王
如此諢號,自然是無人敢稱。
也正因此,李巖在河南叛起,也是引得崇禎勃然大怒。
“河南諸鎮兩次圍剿此獠皆以失敗告終,賊酋李巖的麾下因此招有不少的降丁,李巖連敗河南進剿兵馬更是引得四方流寇相投。”
“甚至有舊七十二營之寇首領兵歸附,聲勢一日無兩”
楊嗣昌神色凝重,河南的局勢如今一日三變。
第一次針對李巖的圍剿失敗是因為輕敵。
但是第二次針對李巖的圍剿失敗,河南各營的兵馬可以說是真的傾盡了全力,并沒有絲毫的輕敵。
陳望豁然抬頭,面做震驚之色,震聲道。
“前番塘報言說,河南九營三衛,進剿兵力足有三萬,李巖與紅娘子麾下流寇不過萬眾,兵力如此懸殊,怎會失敗”
陳望的神色有大半是假,但是也有小半是真。
監察所畢竟草創,他能夠收到了信息也極為有限,因此對于第二次進剿兵馬的戰敗細節并不知情。
楊嗣昌皺起了眉頭,冷哼了一聲。
“河南九營三衛紙面上是三萬人,實際上卻連兩萬人都不到。”
吃空餉喝兵血,這樣的事情在各地的營鎮之中都是常例,在河南這樣的內地營鎮之中更是司空見慣。
對于這樣的情況,楊嗣昌自然是極度不滿,不過此事積弊已久,就算是他也是沒有辦法改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