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國古代的軍隊較多的原因,還有影視劇的影響,所以往往先入為主的認為披甲率極低。
但是實際上,中國古代正規部隊的披甲率并不低。
陳望還在曹文詔麾下聽差的時候,軍中便是人手一套盔甲。
他們這些家丁,精銳家丁清一色的水磨明甲明盔,次一點的也是穿的布面鐵甲,內里還有鎖子甲。
到隊一級的軍校基本上都有全套的鐵甲,防護能力都不會太差。
但是普通的軍士,便沒有什么保障。
棉甲和布面鐵甲的擁有量大概是一半一半。
棉甲大多質量相差不多,但是穿戴布面鐵甲的卻是相差甚遠,主要是看留存的甲葉多少。
布面鐵甲這樣的暗甲,在外最不容易被看出來,自然是偷工減料的重災區。
大部分的營鎮都是這樣的情況。
明朝的中后期,哪怕是武備松弛,貪腐嚴重,但是披甲率仍然不低。
在九邊重鎮,大部分鎮下營兵,其中的戰兵基本可以保證人手一套甲胄。
當然,這只是僅限于戰兵,輔兵們能有多少的盔甲,就看自己的營將有多大的本事了。
而且除去精銳部隊之外,普通的戰兵能夠拿到的甲胄,質量和防護就沒有什么太多的保障了。
最后讓李巖擁有上萬甲士的原因,還是在鄭州之戰擊敗了河南軍的主力。
河南軍潰遺留而下的大量武備,以及大量投降的兵丁,使得萬民軍的實力得到了井噴的爆發。
萬民軍,早已經是今非昔比。
李巖的目光從前方大量甲士組成軍陣之上一掃而過,心中稍安。
不過很快,這一份安定便被迅速的打破。
遠方,進攻開封城的部隊正被明軍的騎兵驅趕著倒卷而來。
進攻的部隊已經崩潰,凄厲而又絕望哭嚎聲縈繞在李巖的耳畔。
那隆隆的馬蹄聲猶如暴漲的河水一般響亮。
李巖面部表情,眼神保持著漠然,眼眸之中并沒有絲毫的不忍。
他的目光始終的都放在遠方那面正在逐漸靠攏的火紅色大纛之上。
除去紅娘子外,李巖自始自終都沒有跟任何人說過實話。
當初在開封城外,他跟李際遇還有麾下一眾將領說的,只是拿開封城當作一個巨大的練兵場。
但是實際上,李巖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放棄攻下開封城的機會。
高名衡沒有放任從鄭州一路奔逃而來的潰兵入城,其實并沒有做錯。
因為李巖確實在那些潰兵之中安插了許多的內應。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李巖才能夠得到,就在昨日深夜之時,有人偷偷的從開封南城離開,進入了祥符縣內明軍的軍營之中。
圍城日久,明軍到底還是按耐不住。
通過內應的探查和祥符明軍的異動,李巖很快便推測出來了大概的情況。
陳望似乎打算調動高謙北上,里應外合,主動出擊,以打斷攻城的進度。
而后在說出了這個推測之后,宋獻策主動請纓前去勸降,便有了之后的事情。
從開封城內被拍出來的使者傳下的軍令,確實是陳望讓高謙里應外合,配合漢中軍出戰。
這無疑是一個機會,一個攻下開封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