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平叛的勇衛營,接連立功,進剿有力,確實是讓他心中稍微舒服了些許。
手中有一支直屬的強軍,確實是讓人能夠心中安定。
崇禎冷聲喝罵的時候,王德華就站在一旁,宛若泥塑木胎一般。
這種時候,沉默就是最好的應對方法。
遼餉,到底為什么每年支出上千萬兩,其實大部分的人,都很清楚
崇禎也并沒有罵久,在罵了一會之后,便停下了言語。
沉默了良久之后,崇禎的神情顯得頗為頹廢,聲音也比起之前更加的低沉。
“答應祖大壽的請求,內閣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剛剛的話也只是氣話罷了,遼東,崇禎自然是不敢放棄。
對于祖大壽,崇禎的心情其實也是極為復雜。
一方面他痛恨于祖大壽不聽詔令,很多次陽奉陰違,將遼鎮變成了自己的私鎮。
但是另外一方面,祖大壽確實一直在遼東鎮守,拼盡全力抵擋著建奴的進攻。
世界并非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時候,人和事,都是極為復雜的。
大凌河一戰,光是看那塘報之上一行行的冰冷無情的文字,都足以讓任何的人動容。
“遼東的事情,等到有所變化之后,再送到暖閣里來,平常事就由內閣來處理。”
崇禎揮了揮手,遼東的爛攤子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之久,窟窿越來越大,想要解決,在內部根本無從下手。
崇禎不是沒有試過,但是代價就是邊事越發的糜爛,建奴越發的壯大。
遼鎮一家獨大的時間實在已經太久。
只是九邊各鎮,沒有幾鎮能夠爭氣,與建奴作戰,皆是敗多勝少,甚至連守城都沒有辦法守住。
盧象升當初在任之時,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倒是一番革新的氣象。
但是盧象升卻是在關鍵的時刻,非要和他這個皇帝對著來,不聽他的詔令。
崇禎臉上陰晴不定,盧象升是個人才,他很清楚。
如今陳新甲任宣大總督,確實沒有盧象升做的那般好,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只是斥責的詔令已發,而盧象升還有兩年多的服喪期,就是想用他,現在也不好去用。
在這個時候,崇禎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孫傳庭。
想到了孫傳庭昔日在平臺的奏對,想到了孫傳庭在出征之時的慷慨激昂,想到了孫傳庭在青山關傳回的那一封決絕的奏折。
但是很快,心中的怒火還是壓倒了崇禎腦海的那一絲清明。
崇禎已經是認定了孫傳庭稱病辭官是推諉責任,罔顧他的信任,他不想再用孫傳庭,起碼暫時這段時間不想再用。
崇禎放下了手中的茶杯,他的眼簾低垂。
遼東的問題必須要解決,崇禎已經是想明白了一切。
要想解決遼東的問題,那就不能從遼東出發,要從其他的地方另辟蹊徑。
只依靠遼鎮的兵馬,遼鎮的兵馬便會越發的驕縱,他們要求的餉銀便會越發的巨大。
所以這些年,崇禎一直都在盡可能的加強九邊其余營鎮的戰力。
之所以答應楊嗣昌征收練餉,抽練各地邊軍,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
而這一次他力排眾議,讓陳望編練在河南整頓軍務,恢復各鎮,操練新兵,也是同樣的原因。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