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頻繁的動蕩,大量的征兵,降低要求。
從宋時開始,以文制武。
在宋時,懲罰罪犯的方法之中,便有充軍一例。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也成為了宋朝時期的典范代表。
明初武人的地位提升巨大,但是隨著土木堡之變的爆發,武勛集團就此一蹶不振,文武失衡使得再度出現文重武輕的情況。
因此在明朝的中后期,常言都是好男不當兵。
根本沒有多少好的人家愿意去主動當兵,
愿意去當兵的人,十中有七八都是背負著官司的亡命之徒,或是實在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
九邊各鎮征募營兵,很多時候,甚至會出現強抓壯丁的情況。
但是這一次,放出了朝廷想要征募新兵的消息之后,卻是引得數以萬計的人前去應募。
漢中軍大營、營門之上。
身穿著一身緋袍的高名衡和陳望兩人并肩而立,一眾官員和甲兵則是分立于其兩側。
“各地募兵,皆是困難無比,應征者寥寥,但是今日陳將軍募兵,各處百姓卻是如潮而來,爭先恐后,足以見陳將軍之聲威遠揚啊。”
高名衡看著眼前的人山人海的募兵現場,不由的感慨道。
此番募兵應征者如潮,內中的原因高名衡早已經是派人打探了清楚。
因為此前勤王大勝的原因,朝廷牽頭,大肆宣揚青山關之戰。
建奴掠邊數十載,北國大地數次遭受荼毒,對于建奴,百姓自然深惡痛絕。
青山關之戰,大壯國朝之聲勢。
京師獻俘之時,百姓喜極而泣,奔走相告。
而陳望作為青山關之戰首功,更是倍加推崇。
當今天子更是金口玉言,將陳望與戚少保類比,嘉其勇冠三軍之名。
因此很多地方編寫話本都是以陳望為主角,陳望麾下所領的漢中軍也被稱為陳家軍,時人將其與戚家軍,還有宋時岳飛所領的岳家軍相提并論。
在很多的話本之中,漢中軍都被塑造成如同岳家軍、戚家軍都是那種軍紀嚴明、為國為民的隊伍。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陳望也是如同戚繼光、岳飛那般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忠心為國的英雄人物。
因此這一次聽說是朝廷將要募兵,將要統帶他們的將官,將會是陳望,瞬間便在開封城內外炸了鍋。
不僅僅是城外正為生計煩勞的流民們心動,開封城中不少的百姓甚至也趕來參加募兵。
尤其是那些開封城內的社兵,他們大多都是二十來歲的年紀,正值血氣方剛之時。
開封一戰,他們在戰場上見過血,搏過命,也在城墻之上,看到陳望帶著三千漢中軍甲騎大破萬民軍,氣吞萬里如虎。
他們不滿足于只當包圍開封社兵,他們想要成為真正的軍人,想要直接加入陳望的麾下,跟隨著陳望南征北戰。
高名衡知道內中的原因,陳望自然也是知道內中的原因。
他此前在云陽改革督導處,分離監察所,便讓胡知禮在河南設立據點,大力發展監察所的勢力。
如今河南各個重城之中,都有監察所的隱藏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