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河南,監察所下的在編人數實際上都已經是超過了五百人,而且這還不算下面的作為耳目,拿情報換錢的不在編人員。
在開封城,監察所甚至就有三個據點,在城內城外都有為數不少的坐探,還有許多拿錢辦事的耳目。
因此陳望甚至連中軍帳都不需要踏出,便能知曉開封城內城外的輿論風向和發生的大小諸事。
實際上,陳望如今在民間能有這樣高的名望,除去官方的宣傳之外,還有監察所的推波助瀾。
最先將陳望拿來和岳飛相提并論的話本,便是胡知禮指示監察所所作的,而后又傳給各地,讓話本故事廣為流傳。
陳望也不知道高名衡到底真是因為眼前征兵的景象而隨口感嘆一聲,還是在隱晦的敲打著他。
畢竟“得民心”對于一名武臣來說,可并不是什么好事
不過按照這段時間,監察所所而來的情報推斷,還有陳望自己的了解,高名衡多半是沒有敲打他的意思。
陳望對于高名衡原先便有印象,在歷史上,高名衡在初任官時,督民治水,賑濟難民,政績突出。
高名衡曾向崇禎諫言,應當清正廉明,選賢任能,不必循資論俸,整頓吏治,亟嚴逗怯之誅,受到崇禎帝贊賞。
出任河南巡按期間,彈劾貪官,嚴肅政紀,糾察不法,忠于職守。
在崇禎十五年冬,清兵攻破沂水城,高名衡與妻張氏,殉國自殺。
高名衡的能力或許不足,但是毫無疑問,他確實是一名正直的官員,一名有氣節的人。
“巡撫大人實在過譽,若非是巡撫大人派遣官吏四方奔走宣傳,如何能夠此番盛景。”
陳望沒有正面回應高名衡所說的話,而是將事情的功勞推給了高名衡一些。
高名衡所說的話語,實在是過于敏感。
雖然高名衡大概率只是隨口的一句感慨,但是陳望仍然是秉承著一貫的小心謹慎。
“鄭州之戰,令人痛心疾首,各鎮兵馬折損嚴重,所幸楊閣部派遣陳將軍北上馳援,否則只怕河南局勢早已失控。”
高名衡嘆息了一聲,神色頗為惆悵,不過旋即便又松開了眉宇。
“此前曾聽聞陳將軍練兵有方,在漢中時曾任漢中衛指揮同知,分管練兵,離任之時,漢中數千衛兵面貌戰力皆是煥然一新,后與闖逆作戰也是頗有建功。”
“不知道各鎮營兵戰力恢復需要多久,何時能夠參與進剿,陳將軍是否可以告知一二。”
高名衡更關心的還是練兵方面的問題。
如今萬民軍勢大,雖然小敗一陣,但是仍然強勁。
陳望麾下兵馬雖有兩萬之眾,戰力強勁,但是這些人在高名衡看來還是遠遠不夠。
河南各鎮兵馬折損嚴重,別說進剿,就是防守各處要地重鎮都是不足,很多地方甚至都還需要陳望分出麾下的兵馬來填補。
高名衡的問題,陳望雖然能夠立刻回答出來,但還是假裝沉思了一下,而后才說道。
“新募之兵起碼需要訓練三月有余,才能夠初具戰力,而后還需要不斷的進行戰斗,才能夠成為一支合格的軍隊。”
“三個月的時間”
高名衡眉頭微皺,這個時間說短也短,說長也長。
他雖然不通軍事,但是也知道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等人都陳望精通練兵,那么陳望說三個月能形成戰力,恐怕應當是極快的速度。
但是三個月的時間,萬民軍不會老老實實的呆在那里,他們會四處流動,四處橫行,造成大量的破壞。
他作為河南的巡撫,如何能夠讓萬民軍就這樣在河南省內的肆虐整整三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