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出任巡按之時,他便對于各處的軍器局,還有開封內的雜造局便頗有微詞。
只是作為巡按御史,他并沒有統管的權力,只有上報的權力。
而這些問題在大部分地方都是普遍的存在,因此上報上去之后,奏折基本都是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其實放這么多的權力給陳望,高名衡也是有私心的。
眼下皇上的目光已經注視到了河南,更是親令陳望訓練新兵,統管河南各鎮。
軍械的問題必然要解決。
處理這樣的問題,必然會牽扯到多方的利益,很多時候吃力不能討好。
所以將其放權給陳望,讓陳望處理這些問題,高名衡自己可以置身于事外,盡量少受波及。
高名衡確實剛直,也是一名清官。
但是大明朝數百年來,只出一名海瑞,也只有一名海瑞。
清官,也會為謀身。
高名衡在宦海沉浮多年,能夠一路走到巡按御史的位置之上,自然并不簡單。
陳望很清楚高名衡為什么放權,但是他愿意接過這個權力,他也需要這一份權力。
牽扯利益陳望并不怕,遭受攻訐陳望也并不怕。
他早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手中只有幾千兵馬的小小副將了。
現在,陳望麾下直屬兵馬便有將近三萬人。
陳洪范麾下的湖廣的兵馬、宣慰司的土兵、漢中鎮的營兵和衛軍,現在都是他的直屬。
而可以調動的兵馬現如今就更多了。
河南各鎮的營兵,如今陳望也有調動的權力。
朝廷的詔令雖然是名言高名衡主持進剿。
但是高名衡根本不通軍事,現在也都是依仗著陳望。
而陳永福這個河南總兵,也是有些名不副實。
身為河南總兵,能夠指揮的只有麾下一營的兵馬,其余的兵馬都在陳望的指揮之下。
最為重要的是楊嗣昌傳來的命令,是讓陳望負責進剿事宜。
楊嗣昌如今身為閣臣,圣眷正濃。
所有人都知道楊嗣昌睚眥必報,怎么會有人敢觸他的眉頭。
陳望沒有在雜造局的門前耽誤分毫,直接便帶著一眾甲兵進入了雜造局的內部。
一眾甲兵從門外魚貫而入,很快便將整個雜造局納入了控制之中。
陳望坐在雜造局大使的衙署之中剛剛坐下,雜造局的吏員們便已經是將所有相關文書全都呈遞到了案前。
陳望沒有去閱覽文書,專業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他的麾下有專門處理這類文書的吏員。
“此前所有的一切,我都可以不管,但是從現在開始,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我的規矩來。”
陳望不想浪費任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