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朝廷進剿的兵馬除去左良玉所部外,只剩下了不到兩萬的兵馬,后繼乏力。”
黃陵城一戰,猛如虎麾下部曲損失慘重,其余各鎮也是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而且連番的追繳之下,一路上同樣也有損耗。
“徐軍師的意思是”
張獻忠挑了挑眉,看向徐以顯。
徐以顯沉吟了一下,而后道。
“如今之局,樊城在官兵之手,門戶為官兵所把持,我等無法北上,唯有往南一途。”
徐以顯上前了一步,言道。
“楊嗣昌身死,繼任者未到,官兵主力不強,自然不敢擅動,此時正是我軍運籌之良機。”
張獻忠眉頭微蹙,很是猶豫,有些不甘心的說道。
“軍師的意思,我們就這樣放棄襄陽”
當初攻下襄陽的,他本來沒有留在襄陽的意思。
但是徐以顯對他說,據襄陽可望南國,定南國便可取天下,確實是點燃了他心中的野心。
而眼下,徐以顯卻似乎是再旁敲側擊的對他說,襄陽不可守,要放棄襄陽。
張獻忠又如何能夠甘心。
“自然不是。”
徐以顯也知道張獻忠不想放棄,當下道。
“我軍既然攻下襄陽,就斷無輕易放棄襄陽之理。”
“若是直接放棄襄陽,我軍南下之際,陳望領兵收復襄陽,帶領騎兵順流直下追擊我軍,我軍也會因此而吃下大虧。”
“所以,無論是想與不想,都必須要在襄陽留下一支兵馬守備。”
張獻忠神色陰沉,不悅道。
“那留在襄陽的兵馬,豈不是成了孤兵。”
襄陽三面環水,一面環山,是易守難攻之地。
但是他們主力南下了,襄陽就成為了孤島,島上的兵馬就成了孤軍。
襄陽是湖廣的咽喉,但正是因為是咽喉,才更容易被扼住。
留下的兵馬,無疑于就是送死。
張獻忠確實是心狠手辣,當初為了能夠逃出生天,十幾萬饑兵步隊說丟就丟,連羅汝才都當作誘餌丟給了明軍。
留下一只兵馬作為殿后,吸引火力,對于張獻忠來說并不算太心痛。
只是這么明顯的讓人送死,又有誰會愿意
誰都不會愿意心甘情愿的去送死。
他麾下的嫡系兵馬,自然是不可能全部留在襄陽送死。
那些剛剛招募的新兵,他們都是為了一口飯吃,明擺著讓他們送死,自然是不可能。
只怕朝廷官兵大軍壓到,這些新募的兵馬就直接繳械投降了。
徐以顯跟著張獻忠也已經有不少的時日,他自然是明白張獻忠是怎么樣的人。
“守襄陽的人,不是留下來送死。”
“我軍南下,不代表要放棄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