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些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的大部分戰役,幾乎都是堂堂正正之戰。n
兩軍交鋒毫無花哨,以正而合,強者勝,弱者亡。n
李巖站直了身軀,他抬起頭,環視著帳中的諸將。n
棋盤之上陳望已經放下了棋子,如今白棋之勢已成,在棋盤之上連成一條大龍,將他困于東南之地。n
時局至此情勢如此。n
勢壓而來,唯有逆勢而上,方能解除危局。n
李巖凝神靜氣,不再彷徨。n
從杞縣的地牢中出來的那一天,他便已經不再是李信。n
這個世間如今只有李巖,再無李信。n
他要做一塊磐石,一塊任憑千磨萬擊都屹立不倒的磐石,怎么能夠輕言放棄?!n
“自徐州至鳳陽,有四百余里,官兵不可能沿路設防。”n
“我軍有水師之利,轉撥調運便捷無比。”n
李巖說有水師之利,聽起來確實有些難以置信。n
萬民軍起義不過數年,大半的時間都在河南,之所以有水師還是因為李青山和王俊的緣故。n
這些新興的水師,怎么可能對于朝廷多年蓄養的水師造成壓制。n
但是事實就是如此,朝廷在南國水師,甚至連金玉其外都沒有,連一個架子都沒有,大部分的舟船都是舊船,甚至就是民船改造。n
上報的舟船完全都是存在于紙面的數據之上,現實之中根本就沒有那么多的舟船和水手。n
吃空餉喝兵血不僅僅是各地的營鎮和衛所之中存在,在水師之中仍然存在。n
整個南國,唯一還算是有戰斗力的水師,也就是兩廣福建地區的沿海水師了。n
但是隨著鄭芝龍的招安,整個東南沿海的海盜被剿滅的七七八八。n
兩廣福建地區的沿海水師能夠獲得的經費也直線下降,戰力自然也是每況愈下。n
沿海水師如此不堪,內河的水師自然更加孱弱。n
而李青山麾下的梁山水師,大多都是經年的水匪,或者是經驗豐富的漁民,就如同水滸傳里的阮小二等人一般。n
在獲取了大量的舟船之后,李青山麾下的梁山水師,反而成為了內河的霸主。n
邳州一戰,南國好不容易調集而來的水師,也在水陸雙重的打擊而崩潰,許多的水師官兵也被萬民軍所吸納。n
至此萬民軍水師的實力再度膨脹,橫行內河。n
南國內河雖然還有一些水師,勉強可以一戰。n
但是這些水師去全都集中在南京,南京的那些達官顯貴無論如何都不愿意讓這支最后的水師前往平叛。n
畢竟一旦這支水師覆滅,那么南京就真的危險。n
他們的安全得不到保證,叛賊就算最終被剿滅又能如何?n
“官兵長于精,而我軍則長于眾。”n
李巖的目光從徐州和鳳陽一線飛速的掃過。n
哪怕是經過了裁汰之后,如今萬民軍中可以調動的騎兵也是超過了三萬人。n
這其中超過三分之二人都是舊革左五營之中的精騎和馬隊,其余則是山東、河南的各軍之中選出來的騎術上佳者。n
不過騎兵是有三萬,但是合格的戰馬卻是嚴重缺乏。n
騎兵隊伍之中很多戰馬其實都達不到標準,真上了戰場遇到真正的騎兵,譬如遇到了漢中軍鎮下的近衛騎兵營。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