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交鋒只怕是一個回合,便會被擊潰。n
想到這里,李巖心中也是有些無奈。n
要想獲取優良的戰馬,可不是有錢就行。n
在南方根本沒有辦法大批量的獲取戰馬。n
陳望麾下的漢中鎮騎兵,所乘的戰馬都是從西北千挑萬選來的高頭大馬,比之一般的戰馬要高大許多。n
陳望不僅有錢,還有權。n
正是權力使得陳望有專門的渠道能夠獲取戰馬。n
李巖平復了下思緒,繼續說道。n
“漢中軍的戰力雖強,但是缺陷在于兵少。”n
“陳望所領的部眾不過兩萬余人,其中騎兵只有六千左右,難以顧及整個戰線。”n
“我軍騎兵眾多,可以從多線出擊襲擾其補給后勤,以及沿途州縣給予壓力。”n
現在他們不僅有水師舟船的優勢,還有騎兵數量的優勢。n
雖然在正面戰場沒有辦法取得優勢,但是卻可以四面出擊以此牽制漢中軍大量的精力。n
牽制的越多,漢中軍能夠投入正面戰場的軍力便越少。n
“袁時中。”n
“末將在!”n
“你領精騎兩千,北上……”n
此前已經召開了幾次的會議,這一次的會議是最后的總結。n
李巖沒有再進行過多的解釋,直截了當的下達了命令。n
隨著一道一道的命令下道,帳中眾將皆是得到了相應任務的令旗。n
王俊原本還憂心仲仲,但是隨著李巖不斷的下達軍令,也是恢復了些許的精神。n
他領兵也已經是有些時日,自然能夠看得出來李巖的指揮才能。n
數十萬人的大軍,在李巖的分配之下顯得井井有條,這一次官兵的進剿,似乎也在其預料之中,顯然是胸有成竹。n
李青山的目光閃爍,在點到他的名字之時,李青山也是如同其他人一般上前應令。n
只是并沒有人注意到李青山的神色逐漸的低沉,似乎是在做出什么艱難的決斷。n
“除去留守邳州兵馬之后,余眾全軍,皆隨我南下,入援鳳陽!”n
李巖站起身來下達了最后一條命令,結束了這一場軍議。n
一眾將校轟然應命退出了中軍帳內,而邳州大營也是隨之而鼎沸。n
李巖站在帳中,目視著眾將遠去的背影。n
這一次的軍議,他其實隱瞞了一件事。n
明廷眾將之中,要說李巖最了解誰,那么必然便是陳望。n
打過了這么多次的交道,李巖很清楚陳望是一個什么樣的人。n
陳望此番舉兵而來,必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有必勝的把握。n
眼下他所有的布局,恐怕也都在陳望的預料之中。n
要想破局,唯有從他處著手!n
李巖再度抬了抬頭,他的目光也隨之越過了眾將遠去的背影,投向了更南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