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中正平和的人聲自望臺之下響起,引起了李定國的注意。
李定國站在望臺之上,居高臨下的俯視著望臺的下方。
望臺的下方,正站在三名手持著節杖的萬民軍使者。
發出的聲音正是站在中央的正使。
那名正使身形高大,目若朗星,劍眉如刻,任誰見到,都得贊許一聲翩翩公子。
此刻明明身處敵營之中,在一眾甲兵凌厲的殺意面前,卻仍然泰然自若。
李定國壓抑著胸腔內澎拜的殺機,按著腰間的雁翎刀,一步,一步向著望臺的下方走去,冷聲道。
“不要空費口舌,事已至此,只有魚死網破。”
“不。”
萬民軍的正使高昂著頭顱,目視著李定國。
他的眼神之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恐懼,他的眼神充滿了堅決。
“魚死網破,是最壞的局面。”
“李將軍,你我皆知,陳望擁眾虎視眈眈,若我們繼續內斗,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其坐收漁翁之利。”
令人心悸的殺意在李定國的眼眸之中流轉。
“你們既然知道,那為何還要設下鴻門之宴,行此棄信忘義之事,于墻內相鬩!”
“因為……”
那萬民軍的正使目光平靜,自始自終沒有絲毫的變化,連聲音也是同樣平靜。
“這是唯一的辦法。”
“唯一的辦法!”
“你清楚你的義父,你知道他是什么樣的人物,定下的盟約,在他的眼里,和廢紙不會有任何的區別。”
“朝廷大軍壓境,唯有我們兩家精誠合作,鼎力相合,方有一線生機。”
“但是你覺得,你的義父能夠做的到嗎”
李定國無言而立,因為萬民軍正使所說的話是對的。
“這就是理由”
“這就是理由。”
那萬民軍的正使目光堅定,平靜注視著李定國,他抬起手來,雙手作揖,竟然就此跪伏了下來。
李定國的神色錯愕,不明所以。
那萬民軍的正使跪伏在地,神色真誠,語氣悲嗆,真摯道。
“天下昏暗,奸臣竊命。”
“社稷傾頹,民難聊生。”
“蒼生的哀嘆遍布大地,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我的精神。”
李定國神色凝重,他難以置信的看著眼前萬民軍正使,一個瘋狂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之中跳將了出來。
他握緊了腰間的雁翎刀,不自覺的向后退了半步,凝聲道。
“你是……”
那萬民軍的正使雙手仍舊作揖,恭敬道。
“在下李巖,拜見李將軍。”
或許有些讀者覺得李巖親身犯險勸降可能有些毒。
但是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并不少,比如霍去病單騎闖營,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
李世民渭水河畔退突厥,朱元璋夜宿降兵營中。
李巖這個時候,不愿意一直作為傀儡,已經放下了一切進行這一場豪賭,他想要的最大限度保留有生的力量,以便于應對陳望和朝廷接下來的攻勢。
而他也清楚,想要勸降李定國,唯有他親自前往,才有些許的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