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讓祖大壽的心中頗為驚奇。
城門的甬道不過數米,轉瞬已過。
天色已明,旭日東升。
金黃的陽光散在眾人盔甲之上,恍如天兵一般。
朔風吹入陣中,帶起旌旗招展,使得無數盔纓飄揚。
祖大壽手執馬槊,悠然回首。
視野之中,無數馬頭正在起伏攢動,戰馬的鬃毛在狂風中肆意飛揚。
火紅的旌旗宛若燎原的烈火一般彌漫而來。
潮水般的鐵蹄聲中,一眾甲騎皆是高舉著兵刃,視死如歸。
祖大壽握緊了手中的馬槊,他咬緊了牙關,極力的壓抑著心中的痛苦。
但是他最終還是沒有能夠做到,眼淚緩緩的從他的眼角滲出。
不過淚水還未落下,迎面而來的逆風便已經將其吹散。
萬千的心緒,千般的愁苦,在最后一刻,都化作了憤怒,化作了力量。
“復土!”
祖大壽高舉著馬槊,歇斯底里的呼喊著。
“復土!!”
身后三千甲騎恍若心有靈犀一般,也是齊聲吶喊。
震天的響動聲早已經驚動了外圍圍困錦州的清軍。
清軍的營地此時慌亂一片,他們沒有想到錦州城的明軍竟然還敢主動出擊。
明明松山、杏山都已經落入了他們的手中。
明明沒有任何的援兵來援。
為什么錦州的守軍在這個時候突然出城向著他們發起進攻,還是從北城向著他們進攻。
就算是要逃命,要突圍,難道不應該往西,往南嗎,為什么要往北,為什么要向北,
他們,難道是找死不成?
其實清軍猜的并沒有錯。
明軍確實是在找死。
祖大壽之所以選定從北城進攻,就是因為,往北沒有生路,是十死無生之局。
錦州孤城,吊懸于外,困守孤城,不過重蹈覆轍。
不如放手一搏,殉國而亡。
清軍的營壘一片慌亂,當錦州的明軍殺至近前之時,僅僅只有寥寥千人抵達一線。
結果自然沒有任何的懸念,抱著決死之意的明軍突破了最外圍的營墻,殺入了清軍的錦州北部大營之中。
祖大壽領甲騎在前突破清軍陣線,錦州后續大隊明軍步隊從豁口殺入清軍錦州北部大營。
四方,號角聲起。
兇厲的滿語呼喝聲在四處的營地之中響起。
大量清軍的甲兵被動員了起來,各部的騎兵迅速的被集結了起來,向著錦州北部大營馳援而去。
血戰,整整持續了一個晝夜。
在第二天的清晨,清軍攻破了錦州城。
錦州城中留守軍兵點燃了城中的房舍和事先準備好的引火之物,將整座城池付之一炬。
清軍倉皇退出錦州城,繼而將怒火發泄在那些出城作戰的明軍身上。
馳援而來的清軍最初有三萬余人,后續這個數量增至到了六萬。
等到第三天的黎明到來之時,錦州城中的大火已經熄滅.
清軍錦州北部大營也成為了一片焦土。
最后一支錦州明軍,在清軍合圍之前點燃了棲身的營地,投火而亡。
崇禎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黃昏。
錦州留守明軍全軍覆沒。
遼東前鋒總兵官,征遼前鋒將軍,祖大壽殉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