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行禮之時,似乎是牽動了后背的背疽,眉頭在一瞬間皺了起來,臉上也顯露出了痛苦之色。
陳望連忙上前,雙手拖住猛如虎的雙臂,將起扶起,而后立即對周圍的甲士吩咐道。
“猛帥有傷在身,勿須多禮。”
猛如虎嘆息了一聲,說道
“多謝將軍體諒。”
陳望神色凝重的寬慰道。
“背疽兇險,若無名醫難以治愈,我得知猛帥患病之后,發布榜文,募集了十數名廣有名望的名醫,前段時間已經派人去請,這幾日應該就陸續會到漢陽。”
背疽在這個時代,并非是不治之癥。
明代《外科啟玄》記載:“疽發背上,兇險異常,治不及時,十死七八。”
猛如虎在歷史上,也并非是因為背疽而死,而是戰死在南陽。
對于猛如虎,陳望心中是敬佩的。
史載猛如虎驍勇冠諸將,臨陣身先士卒,所向克捷。
然所事多非其人,終至力竭捐軀,惜哉。
陳望態度,讓猛如虎微微一怔。
他見慣了冷眼,在養病期間,朝廷沒有什么寬慰,只是不斷催促進軍,全然不顧他身患重病,也不顧軍餉已經有將近十余月的時間沒有發放。
為了養兵,他所積累下的大部分錢財,都補給了麾下的兵馬,甚至于身上的疾病都只能耽擱下來。
陳望此前一直遠在南直隸,卻是能夠記得他患病的這件事,還為他找尋名醫治療。
哪怕是知道陳望這是籠絡人心的舉動,但是仍舊是讓猛如虎心中感懷。
猛如虎低下了頭,陳望的野心昭然若揭,為眾人所知。
他想要拒絕陳望的籠絡,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話語臨到了喉頭,卻是再也說不下去。
他想到了崇禎十三年,因為牽連落職,被迫離開薊鎮之時,曹文詔在送行曾經對他說過的那一席話……
隨行的甲士上前攙扶著猛如虎,先行進入了軍帳。
隨著猛如虎的離開,陳望也將目光轉移到了猛如虎身后的兩將身上——羅汝才、劉光祚。
劉光祚滿臉討好,忙不迭的行禮道。
“劉光祚,參見陳帥。”
陳望此前并不認識劉光祚,所以劉光祚很聰明的報上了自己的名字。
劉光祚能力平庸,進剿戰功平平,戊寅之變之時遭遇清軍怯戰不敢進軍,若非是朝中有人,早就被下獄論處。
不過戊寅之變也算是情有可原,當時的情形,他們兵馬比起清軍要少。
提前到達的王樸、曹變蛟也是相顧不敢擊。
在最后的時刻,劉光祚到底也算是有些氣節。
歷史上劉光祚與猛如虎共守南陽,城破之后,力戰而亡。
國榷評價,雖非名將,然臨難不茍,可謂忠勇。
在被陳望影響的這段歷史之中,劉光祚也參與了青山關之戰等一系列攔截建奴撤退的戰事,也積累了一些斬獲。
陳望拱了拱手,算是見禮。
“劉總兵免禮,我等也曾并肩作戰,戰場袍澤無需多禮。”
雖然未曾謀面,但是兩人之間在勤王之戰也算是同袍之情。
劉光祚神色微喜,他來之前,生怕這是一場鴻門之宴,擔心陳望將他所拿下,將其麾下的兵馬收攏。
所以見到陳望,才表現的極為奉承。
眼下陳望神情溫和,言語之間還談起了勤王之時的情誼,無疑是讓劉光祚原本沉悶的心情放松了許多。
劉光祚心中明白,陳望這是想要用溫和的手段來勸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