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投入陳望的麾下,劉光祚的心中沒有半分的糾結。
如今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頭。
北方的局勢,劉光祚也聽說了許多。
朝廷大抵已經是不行了,天下改易近在眼前,從龍之功唾手可得。
而且跟在陳望的麾下,就不要再打那種窩囊仗了。
以往打仗,不僅要提防敵人,還要提防友軍,防止其提前潰逃。
跟在陳望的身后,漢中軍可是從來不會潰退,號聲便是萬眾向前,所向披靡。
青山關之戰,劉光祚只感覺打的酣暢淋漓。
往日里他麾下那些畏懼怯戰的軍兵,跟在漢中軍的身側,都是戰意昂揚。
既然如此,為何不去舍命拼上一把,搏他個封妻蔭子,搏他個封侯拜將!
陳望和劉光祚寒暄了一陣,最后將目光放在了羅汝才的身上。
羅汝才身穿紫衣,頭戴鐵冠,身形比起其余幾人要矮了許多。
他的膚色偏黑,下頷蓄著短須,打理的干干凈凈。
左頰之上留有一道不淺的刀疤。
但這卻不是最吸引人注意的。
因為羅汝才的眼睛,竟然是重瞳。
在七十二營之中,如果說野戰對敵,排兵布陣,誰屬第一,羅汝才無疑是真正的榜首。
不過羅汝才在軍略之上的才能無容置疑。
但是在戰略方面,卻僅僅只是差強人意,泛可泛成。
不過羅汝才的這一缺陷,對于陳望來說卻是并不重要。
如今漢中鎮的戰略是他一手指定,還有中軍部的一眾參謀幫助完善。
羅汝才如果是能夠在他的帳下為將,無疑是對于漢中鎮一波極大的加強。
南國諸將之中,陳望其實最想要招攬就是羅汝才。
羅汝才面無表情,和眾人一應向著陳望行了一禮。
他之所以加入明軍,完全是形式所迫,又憤恨于張獻忠的背叛,想要報仇雪恨。
如今張獻忠已死,他也厭倦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陳望如今與西南土司結成聯盟,掌控江淮、中原等地,麾下兵馬雄壯,非是昔日明廷可以比擬。
如今七十二營早已經分崩離析,死的死,散的散。
羅汝才知曉自己的能力,他沒有能力扛起大旗,傾覆天下。
所以對于是在明廷的統管之下,還是在陳望的麾下,他都感覺無所謂。
通過羅汝才的經歷,陳望多少也知曉羅汝才內心中的想法。
陳望和羅汝才簡單的相談了幾句之后,便又與其后一眾跟隨而來的營將見禮。
片刻之后,陳望也是進入了正題。
不過他的第一句話,就讓氣氛重新沉重了起來,眾人也隨之陷入了沉默之中。
“北國飄零,南國動蕩。”
“天下將變,諸位可有考慮……”
“何去何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