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當初只統管漢中一鎮的時候,很多時候也是讓胡知義幫忙協理中軍。
依照曹鼎蛟的能力,單獨帶領一師完全不是問題,只是經驗欠缺一些。
曹鼎蛟善守,正好可以將其安排譬如徐州這樣的戰略要沖。
其余的三人,陳望只是有一點記憶,都是明時邊緣的武將,沒有多少的功績,記載也很少。
“兩鎮改編合一,暫時都列在湖廣鎮的序列之中,分為十四營,依照我漢中鎮的編制每營設五千人。”
中軍部出具的整編計劃,只是關于軍兵裁汰,將校調升這些。
具體整編成多少各營,設下多少個師,還是需要陳望來做決定。
因為情報司送來的情報原因,陳望原先對于左猛兩鎮實際上就有一個大致的概念,所以心中從一開始就有了一套腹稿。
眼下得到了更為詳細的要求,陳望自然也可以優化原先的方案。
“除去張忠、刁明忠、杜先春、杜應金,四人作為副職,其余人仍領營將之位。”
左猛兩鎮共有十九營,猛如虎并沒有歸順,只是士兵被收攏,所以只需要裁汰
陳望并沒有替換兩鎮將校的事情。
眼下大勢已成,南國諸鎮已經沒有了選擇,目前為止只有跟著他一條路走到黑。
太過于大刀闊斧,反而不利于穩定。
“兩鎮合并之后,歸屬湖廣鎮管轄,共設三師,”
“湖廣鎮第二師,下轄五營,由左良玉統領,任師長,下轄曹鼎蛟、李萬慶,王光恩、王允成四將。”
湖廣鎮第一師,是原先湖廣六營,由周遇懋統管。
“湖廣鎮第三師,下轄五營,由曹變蛟統領,任師長,下轄劉國能、羅汝才、郝效忠、徐勇四將。”
“湖廣鎮第四師,下轄四營,由劉光祚統領,任師長,下轄馬士秀、許可變、李國英三將。”
劉光祚的能力平庸,作為師長,肯定是不太合格。
不過劉光祚首先表態,自然是要千金事骨。
如果劉光祚在后續的表現還行,陳望自然也不介意讓劉光祚坐穩師長的位置。
整編還是要打散建制,不能完全沿用舊制。
除去各營的將校被分散之外,基層的軍兵和中層的將校,也會隨之而變動。
雖然此舉在短時間內,會因為熟知本部軍兵情況的將校調離,使得軍隊的戰斗力短期下降。
但是目前對于陳望來說,這一點戰力的是可以接受的,后續的穩定值得暫時的波瀾。
而且……
武昌城就在南面。
用三十萬西軍作為試刀的金石。
很快擴建的湖廣鎮戰力問題,也不會再成為問題。
……
《明史·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十四年九月圍其城,四面力攻,國能不能支,城遂陷,被執。
賊猶好謂之曰:“若,我故人也,何不降?”
國能瞋目罵曰:“我初與若同為賊,今則王臣也,何故降賊!”
遂殺之。事聞,贈左都督,特進榮祿大夫,建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