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混亂的之后,無數聲音漸漸匯聚,原本嘈雜歸于統一,最終化作排山倒海的吶喊:
“萬歲!”
“萬歲!!”
“萬萬歲!!!”
震天的呼喊聲在揚州的西郊上空響徹,恍若山呼海嘯一般一浪接著一浪翻涌而去。
無數的軍兵高舉著手中的兵刃,向著他們的將軍致以最高的敬意。
成千上萬的軍兵同時振臂高呼。
天地之間似乎除了那一聲聲的“萬歲”之聲,再也容不下任何其他的話語。
比起那些虛無縹緲的理想,比起那些華而不實的虛名,比起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這些最為真實的東西無疑更能打動人心。
迎著眾軍的目光,陳望緩緩的舉起手中的馬槊。
耀目的陽光映照在雪白的鋒刃之上。
寒芒流轉,如霜似雪。
中軍大纛搖動。
兩側的高臺之上,迎著凌冽的寒風,一眾力士解下身上的衣襟,赤裸著上身,猛然揮動鼓槌。
渾厚的鼓聲在天地之間猛然響起,震天的萬歲聲在這一刻也隨之被劃上了休止符,頃刻之間歸于平靜。
各處軍陣將旗搖動,回應著中軍的號令。
所有的將士在這一刻也都收斂了激動的心緒。
熱血在他們的周身流轉,戰意在他們的心腔回蕩。
旌旗翻涌,赤潮滾動。
伴隨著陳望壓下的馬槊,數萬靖南軍在震天的萬歲之聲之下,宛若水瀉銀川一般漫過了揚州的西郊。
河南、山東兩鎮的騎兵猶如疾風一般掠過曠野之上最前沿一座又一座萬民軍的棱堡。
他們的任務,是截擊一切膽敢馳援的萬民軍部隊,同時防止萬民軍騎兵對于己方步兵側翼的威脅。
“咚!咚!咚咚咚!”
步鼓聲在靖南軍各處的軍陣之中次第響起,兩鎮的步兵排列著緊密的隊伍,應著鼓點穩步推進,整肅的腳步聲撼動大地。
一輛輛的盾車在其后甲兵的簇擁之下緩緩向前覆壓而去。
厚實的木板外側,還覆蓋著厚實的棉被。
這些盾車的構造都經過了軍器局的改進,哪怕是在近距離仍然能夠頂住火銃的射擊,稍小一些的火炮也難以將其擊穿。
比之清軍慣用的盾車防護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盾車在十八世紀初期的歐洲戰場無疑只是移動的靶子。
但是現在還只是十七世紀的中葉。
萬民軍軍中,大部分的火器,只是破甲能力不強的鳥銃,以及小口徑的火炮。
萬民軍的棱堡防線,空有其形而無其神。
這一點在左良玉攻克東郊的棱堡之時,便已經證明。
萬民軍的軍兵們根本不知道怎么利用棱堡的優勢來進行防守。
他們火器的射速,火炮的威力,根本就發揮不了的棱堡多少的作用。
而且萬民軍所仿制修建棱堡,大多都是最為簡單的四角棱堡。
包鐵的木輪碾過冰冷的土地,發出令人牙酸的吱嘎聲。
每輛盾車的后方都簇擁著十二名身著重甲的刀盾兵,手中的盾牌隨著步伐輕輕擺動。
一眾手持著海誓銃的銃兵們肩扛著銃槍隨著盾車而向前。
在他們的隊列之間還有不少從南直隸境內被征調而來的民夫。
這些民夫肩扛著攻城所用的長梯。
后排一桿桿長達四米的長槍高高豎起,冰冷的槍尖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如林徐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