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民軍鋒銳營已經突破了山東鎮第一師二營的防線,第二營的陣線已經全線崩潰。”
“第二營位于右翼陣線的中間,一旦被突破,最西面的第一營將會陷入被合圍的危險。”
中軍望臺之上,一眾參謀皆是眉頭緊蹙,眼下的情勢不容樂觀。
右翼展開的山東鎮鎮線上,原本共有七千余名步兵,連番的鏖戰之下傷亡已經近千,僅有六千余名步兵。
他們依托著三座小型的棱堡,防御著近一千五百米的陣線,
萬民軍先后投入了數波攻擊,先是以新卒、力士為主的炮灰部隊。
而后在山東鎮經過了久戰疲憊之時,投入了神機營的部隊。
最后以鋒銳營的一萬甲兵為矛頭,一舉破陣。
三營在前,一營在后作為預備役,馳援陣線之前的三營兵馬。
“萬民軍的突破實在是太快了,山東鎮的第四營還未來得及趕赴戰場,第二營的陣線已經崩潰,難以挽回。”
“萬民軍大隊的騎兵已經越來,纏住了護衛著山東鎮在側翼的騎兵部隊。”
“萬民軍鋒銳營的甲騎已經完成了集結,從中央分段向著第二營潰敗的陣線上發動進攻,意欲全殲第二營的兵馬。”
“近衛第一營已經行至西線東側甲三號棱堡,構筑了臨時防線,第三營的側翼已經穩固。”
山東鎮的防線,是依托三座相連成一線的棱堡構筑而成。
從東到西,一共有三座棱堡,分別被命令為甲一、甲二、甲三棱堡。
“只是山東鎮第一營,恐怕難以撤離,最優的選擇是,趁著還有一定的時間,以司為單位,退入相鄰的棱堡……”
中軍部的參謀總長,走到了陳望的近前,給出了參謀部的意見。
參謀總長的話并沒有說完,他的話語便已經被負責觀測局勢的另一位參謀所打斷。
“高總兵領親騎壓上去了。”
陳望神情微動。
萬民軍的突然動作,山東鎮陣線被突破的消息,都并沒有讓陳望有多少的意外。
但是高杰的舉動,卻是讓陳望動容了。
他給了高杰臨陣決斷之權,高杰是右翼的主將,他有權力領兵撤退。
眼前的戰局,按照陳望對于高杰一貫的了解,他以為高杰應該會直接領兵撤走,但是高杰卻是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
“命近衛第一營向前推進至甲四號小型棱堡,接應山東鎮第四營,穩固陣線。”
甲四號小型棱堡,也同樣位于萬民軍營建西部棱堡群邊緣,在三座棱堡的后方中央地帶,這里也設有一道防線。
與甲四號小型棱堡相鄰的是甲五。
甲四在甲二的東北方,而甲五則是甲四的東面,甲三的北面。
棱堡之間相鄰基本都在五百米左右。
這里是為了當山東鎮的第一道陣線被突破之后,殘存的兵力能夠繼續防守西線的第二道陣地。
同時,也是西線的最后一道的陣地。
“遵令。”
參謀部的總參謀長低下了頭,行了一個軍禮。
伴隨著陳望軍令的下達,中軍望臺之上旌旗搖動。
緊接著遠在三里開外,剛剛開赴到了甲五號棱堡的近衛第一營立即做出了反應。
就在軍旗搖動接收到軍令的下一刻,低沉的號角聲便已經在近衛第一營的軍陣之中響起。
近衛第一營以一個不可思議的速度轉向,由作戰的橫陣轉瞬之間已經變成了縱行的行軍的隊列,而后向著中后方的甲四號棱堡快速的移動而去。
陳望的在近衛第一營的身上短暫的停留之后,再度投向了西面已經混亂成一團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