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鎮上下此時人心惶惶,原本因為祖大壽而死,八鎮兵馬血染松錦,重燃的復土之心,在京師陷落的那一刻便已經蕩然無存。
祖澤溥能力平庸,聲望平平,遠遠不及祖大壽。
他根本沒有辦法穩定鎮下各營兵馬的軍心。
遼鎮說是六萬的兵馬,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那么多,這其中很多的屯田的衛軍,以及協防的民壯。
遼鎮真要有六萬的可戰之兵,松錦一戰早就已經全部拿出來去援助錦州了。
關、寧兩地的遼鎮真正可用的兵馬,不到這其中的一半。
這樣的情況,不用情報司送來的情報陳望心中就很清楚。
歷史上吳三桂奉詔入援,能夠隨其出征的關寧騎兵,僅有五千之數。
在李自成攻打山海關之時,整個遼鎮拒守的兵馬也是將近六萬。
但是這六萬人之中,大多都是臨時征募的遼民,還包含著不少從京師逃奔而來的潰兵。
史料映證,關、寧兩地真正的兵馬僅有三萬人,真正的精銳騎兵不到萬人。
事實上,此時情報司和聯絡處送來的關于遼鎮的兵馬詳情,只比這個數字更少。
祖澤溥將遼東的詳情全數相告。
六萬大軍,實際真正能戰的,只有精騎八千,步卒僅有兩萬人,這其中有三四千之數,還是在松錦之后重新募集的,余眾盡皆是臨時征募的遼民青壯。
比起歷史上之上更少的原因,最大的原因還是在于松錦之戰……
松錦之戰,確實是對清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但是這個時代的戰爭,一場戰役最大的傷亡還是集中在潰亡之后的追殺之中。
清軍的傷亡有限,但是遼鎮的傷亡卻是不可謂不慘重。
歷史上的松錦,遼鎮的兵馬大多都逃回了寧遠。
譬如說劉肇基就沒有戰死在松錦,而是領兵逃了出來,最后一直到揚州城破才戰死。
但是這一次的松錦之戰,關寧兩鎮的兵馬很多都抱著決死之心。
劉肇基領兵與楊國柱共擊清軍,作為誘餌,掩護大部隊的撤離,領著麾下的兵馬盡數戰死在了錦州城外。
清軍損失不小,而關寧兩鎮的兵馬也是損失極大。
再加上,比起歷史上還要早了一年的時間休養。
因此如今的遼鎮實力,甚至還不如歷史上清軍入關之時的遼鎮。
“如今國家局勢早已經不是松錦之時的局勢。”
“遼鎮的兵馬也不再是九邊的精銳。”
陳望壓下了聲音。
“你們要記住這一點。”
“所有的推演和判斷,都要從時局出發,從實際出發。”
“山海關確實天下雄關,寧遠實為天下雄鎮,但是再堅固的城池,能否守住,最終還是要看是誰人在守。”
陳望也想遼鎮能夠守住,但是想要遼鎮守住,實在是太難了。
遼鎮此時缺衣少食、軍心不振、人心各異。
祖澤溥對于遼鎮的掌控并不高,祖氏的兵馬都在連番的戰事折損大半。
祖澤溥這一祖氏的嫡系,甚至還沒有作為祖大壽養子的祖寬麾下兵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