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努爾哈赤再多活幾年,只怕都要被明軍重新趕回了白山黑水之間,重新去過漁獵的生活。
黃臺吉無論是政治方面還是在軍略之上,無疑都堪稱當世一流。
數次的繞道入邊,成功的擾亂了明廷。
松錦的大勝,讓明軍九邊的精銳損失慘重。
若無黃臺吉,絕對無有清廷今日,這并非是一句虛言。
黃臺吉要是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那才是真正的奇怪。
“外藩蒙古。”
曹變蛟的目光投到了輿圖之上的最北方,說出了答案。
“女真人力不足,就算全族集結,也難以湊足進攻大軍。”
“朝鮮兵孱弱不堪,我軍此前進剿幾次征召朝鮮兵馬,多次失利皆是因為朝鮮兵馬先潰而沖散大陣,以致于喪師敗亡。”
“黃臺吉不會征召朝鮮的兵馬,也沒有辦法從建州腹地之中征兵。”
“所以,黃臺吉現在惟一能夠征募兵馬的地方,就只剩下了一處……”
外藩蒙古確實是最好的征兵場所。
蒙古諸部并不缺乏人力,但是各部分立、在草原之上彼此之間摩擦不斷,一直以來明廷都對其進行分化打擊。
但饒是如此,在草原遭遇天災橫禍,牧畜大批量的死亡,缺衣斷糧之際。
蒙古諸部便會在一位或幾位強而有力的頭人聯合之下,盡起各部族的青壯男丁南下寇邊,動輒以十數萬計。
清軍每次入關為了保持優勢的兵力,往往會在外藩蒙古征兵,只不過一直以來為了壓制蒙古的發展,一半都不會征召太多。
“黃臺吉若是征調外藩蒙古,一直以來苦心平衡的內部將會徹底的失衡……對于未來發展將會極為不利……”
“外藩蒙古,終將成為其心腹之患……”
曹變蛟的神色凝重無比,相對于近二十余年才崛起的女真來說,蒙古才是明廷一直以來的宿敵。
昔日幅員數萬里之遙的蒙古帝國終究是太過于強盛,宛若天下的噩夢,縈繞在天下各國的心中。
洪武數次北伐,永樂多次進剿,仍然難以徹底根除蒙古。
蒙古諸部幾次聯合,都對于九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前有土木堡之變,后有俺答。
蒙古諸部的實力其實并不弱。
只是因為明廷的封鎖,使得鐵器稀缺,武備不振,因此終究難以產生真正的威脅。
而此番清軍勢弱,征調外藩蒙古南下,必然會使得外藩蒙古在清廷之中獲取更大的權柄,得到了許多的武裝。
必然清廷內部的力量的失衡。
這樣的失衡在短期之內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會導致清廷內部的混亂。
蒙古諸部,可是無時無刻都在懷念著昔日位居天下至尊,威壓四海的往日時光。
“征調外藩蒙古,確實會使得清廷的內部矛盾重重。”
“只是那終究是將來的事情。”
陳望的神色鄭重。
“要想要有未來,那么當下,清庭便不能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