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朕紹膺鴻緒,嗣登大寶。”
“值家國板蕩之際,賴忠臣義士戮力同心,共扶社稷。”
“靖南伯陳望,世篤忠貞,才兼文武。”
“昔虜騎犯闕,卿提銳師北上,奮迅勤王,大破腥膻,使胡馬潰北,國威重振。”
“復揮戈掃蕩,提師蕩寇,夷流氛于秦豫,掃叛賊于南國。”
“及南都淪陷,又得卿振旅克復。”
“鋒鏑所向,頑梗革心,旌旗所指,黎民安堵。”
“奠我皇輿,俾六廟重光,使萬民有托。”
“拯黎庶于水火,安社稷于傾危。”
“其功巍巍,其節凜凜。”
“今特晉爾為靖南侯,加太子少師,賜蟒玉、金冊,總督南北直隸及魯、豫、楚、川、陜軍務,節制諸鎮兵馬,錫以鐵券,世襲罔替。”
“山河帶礪,永銘卿戡定之勞,鐘鼎銘勛,長紀卿匡扶之德……”
江面之上金光細碎,戰船隨著波濤微微起伏。
江風拂過,卷起幟幡萬千。
宣旨的天使身著錦袍玉帶,手持明黃圣旨,清朗的聲音落下。
“臣某,謹奉制。”
陳望半跪于地,舉起了雙手。
宣旨天使的錦袍下擺微微顫動,捧著圣旨的雙手不自覺地緊了一緊。
那天使深吸一口氣,向前邁出半步,躬身將明黃詔書穩穩放在陳望那雙被鐵甲覆蓋的手掌之上。
屬官雙手捧過,快步走向早已設好的黃案,將制書端正供奉。
按照禮制,此刻該行拜禮,可陳望卻是站在原地,一動未動。
鼓樂之聲突然響起,那是導引天使離場的鼓樂。
這本該莊重嚴肅的樂章,此刻聽來卻像是倉促收尾的殘曲。
傳旨的天使喉他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么,但是最終卻只是低下了頭,將所有的言語都咽回了肚中,帶著一眾從屬,重新登上了來時的官船。
注視著官船的逐漸遠去,陳望的神色一直保持平靜。
傳旨的天使剛剛從南京出發之時,他其實就已經得知了圣旨之中的旨意。
原因很簡單,這一封圣旨,所有的封賞可以說都是陳望自己的安排。
陳功領平南鎮南下,李際遇獻城投降,南逃的百官陸續返回南京城中。
京師陷落的消息,已經傳來,震動了南國。
不過,局勢由不得他們,天不可一日無日,國不可一日無君。
既然京師陷落,先帝殉國,那么必須再立一位新君。
在原本的時空之中,因為崇禎殉國,三名皇子都沒有能夠逃至南方的原故,所以南明各方勢力在擁立哪一位藩王之上展開了一場場勾心斗角的爭執。
不過這一次,立君的問題,卻并沒有掀起多少的波瀾便被確定。
歷史上南明的第一位皇帝,是福王朱由崧。
不過朱由崧早已經被李巖在洛陽斬殺,自然是沒有辦法繼承皇位。
而作為歷史上第二人選的潞王朱常淓雖然逃到了南直隸。
如果是原本的時空,沒有朱由崧的存在,自然是由朱常淓繼承大統。
但是,在立君的問題上,如今真正擁有話語權,并非是處于南京的一眾百官勛貴。
而是統帶著南國諸鎮兵馬的陳望。
如今實際上掌控著整個南中國的人,無疑便是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