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著的,是真正的至高無上。
一直到清康熙的晚期,打著所謂的朱三太子旗號反清復明,仍然能夠拉起不少的兵馬,由此可見一斑。
身為權臣,想要篡位自立。
在宋之前,都必須要經過一系列的步驟。
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朝,便是起始。
不過在宋時,陳橋兵變的趙匡胤,卻沒有經歷這一過程。
但是明朝完成一統,迄今已過兩百余載,天命皇權的觀念再度深入人心。
黃袍加身的事情,難以再現。
現在,陳望也并不著急。
他現在正值春秋鼎盛之時。
國家最高的權力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中。
南國的朝廷,也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現在差的。
僅僅只是功績和名望。
剿滅國內的叛軍,擊敗幾次建奴的部隊的威望,并不足以支撐他完成改朝換代這一舉措。
現如今,最為重要還是維穩。
等到擊敗建奴,收復北國,平滅闖逆,克復三秦之時。
到時候無論陳望想要做什么。
一切都只不過是水到渠成之事。
“聽聞總鎮領大軍沿運河北上之后,多爾袞便領兵自沛縣回援,固守濟寧。”
“此前情報司傳報,清軍在攻陷京師后不久,便征募民夫數萬人,在濟寧修建堡壘炮臺,于運河內部多設障礙,又沉舟船百艘堵塞河道。”
“同時,清軍還在運河附近修筑炮臺三座,以護持堵塞河道段。”
“而且這里同時也在濟南城東部署的火炮射程范圍內。”
代正霖看到了陳望投來的眼神,當下明白了陳望的意思,立即將目前的局勢匯報給了陳望。
“根據李青山那邊的回報,就算是不受任何干擾,清理河道恐怕都要花費月余以上的時間。”
在內陸作戰,很多時候水師占據優勢,對于戰局的影響也不大。
這一點在北方尤其明顯,水師占優最主要提供的助力其實還是后勤。
原因很簡單,在內河流域實在有太多可以反制水師的辦法了。
除去最為讓人熟知的鐵鎖攔江之外,還有的就是如今清軍所用的辦法。
在航道的淺水區釘入尖頭包鐵的木樁,這些木樁的作用類似于暗礁,如果來襲舟船不下水清理,直接航行而來,戰船的船體會因此而受損。
明時東南倭亂,明軍在浙江、福建沿海布設“梅花樁”,也就是水下交錯排列的木樁陣,用以限制倭寇的舟船入侵。
另外則是簡單粗暴,直接征調一大批的船只過來,將這些舟船全部鑿沉沉入水底。
沉船堵塞河道是一種常見的防御手段,沉船所需要的代價雖然頗大,但是得到的結果卻是完全值得,進攻方清理堵塞的河道耗時往往良久。
陳望的目光自濟寧城的周邊緩緩掃過,參謀部那邊已經將濟寧城周邊的清軍工事營地全都繪制清楚。
甚至因為情報司的關系,還得到了濟寧城一部分清軍兵力的布防信息。
盤踞在濟寧的清兵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七萬人。
兵馬組成,主力為滿、蒙兩部所屬的正白、鑲白、鑲黃、鑲藍,共計八旗,旗兵逾三萬。
滿蒙的鑲藍兩旗,本在豪格的麾下,因為濟寧遇警的消息,從河內一路疾馳入援濟寧。
漢軍兩萬人,皆為清軍的老卒。
除此之外,還有外藩蒙古騎兵兩萬。
陳望此番領兵北上,除去直屬的近衛師之外,共征調七師的兵馬,步師十二萬人并水師兵馬一萬五千人,合兵馬共計十三萬之眾。